字體大小:

英發現高齡癌症病人面臨「老年歧視」之不公平待遇!

文�柳營奇美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梁永昌醫師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65歲以上人口估其總人口數比例在7%以上的國家,定義為「高齡化社會」。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已於民國82年9月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行列。民國93年65歲以上人口佔超過215萬,佔9.5%;而80歲以上人口超過40萬,佔1.8%。而行政院經建會更進一步預估未來在民國99年至104年左右,高齡人口比例將升高為16.5%,民國125年後可能更升高為21.6%。

世界衛生組織站在社會整體資源規劃方向把老人分為三個階段:初老期的老人65∼74歲;中老期的老人75∼85歲,老老期老人85歲以上。而傳統醫學對「老年病人」之定義並無清楚界定,65歲以上,70歲以上及75歲以上都有被採用。在腫瘤醫學界,近年則漸漸形成「功能性老年病人」定義之共識。其定義為「當病人生理健康狀態開始干預或影響常規癌症治療模式決定指引之正常運作時」。

隨著人的壽命之不斷提升及老年人口之逐年增加,老年癌症病患之人數亦相應地大幅升高。在台灣,每三個癌症病人就有一個為70歲以上。而老年癌症病人之「醫療權益」則自古以來不論中外一直受到歧視,忽視與誤視,而呈現所謂「四大不足」現象。所謂「四大不足」是指不足之篩檢,不足之診斷檢查,不足之治療和不足之復健。造成「四大不足」之可能原因可歸納為:

1.病人拒絕接受檢查及治療
2.家屬之負面態度與影響
3.基層醫護人員缺乏正確積極概念
4.偏差的「老年歧視」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各個層面
5.醫師對老年癌症醫學之知識缺乏
6.老年癌症相關臨床及基礎研究仍處於嬰兒期
7.政府醫療政策之影響─不對等之醫療資源分配


英國癌登資料顯示75歲以上之老年癌症病患,不論在癌症診斷、積極治療及五年生存率均顯著低於65歲以下者,顯示出老年癌症病人在癌症醫療資源分配及社會傳統觀念上所面臨之「老年歧視」不公平待遇。

台灣亦存在類似和相同之社會醫療現象。據衛生署公佈資料顯示,民國91年台灣地區癌症發生率70歲以上者佔32%,但在柳營奇美醫院94年度70歲以上癌症病人佔全數癌症病人之26.9%,低於全國相對之發生率,而台南縣老年人口比例遠高於全國之平均值,顯示台南地區老年癌症病人之就醫率與被診斷率均有偏低,不足和待改善之空間。

老年癌症病人因年齡關係多伴有心腦血管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問題,許多化學治療及手術治療臨床研究都把70歲以上之病人排除在外,故老年病人對傳統化學治療及手術治療之耐受度及效果均無充份可查之資料。

臨床醫學文獻資料顯示,老年癌症病人對傳統放射治療之療效及安全性,與年輕病患無顯著差異,因根治性放射治療所引起之一些副作用則需要更多之照護,故老年病人較年輕病人接受更多緩解式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老年癌症病人最常選用有效治療方法,但老年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時會面臨下列困難:

1. 傳統放射治療會帶來一些毒副反應,老年病人對這些副作用的耐受性
 和適應性較低。
2. 根治性放射治療整個療程約6至8週,對老年病人是一個不輕的負擔。
3. 老年病人的交通運輸常常是一個關鍵性的治療障礙。
4. 老年病人對癌症的醫學認知與瞭解較不足且不正確,常導致早熟的治
 療中斷及療程間斷,影響最終療效。
5. 空巢老人與安養老人問題。


柳營奇美醫院癌症中心94年度接受放射治療病人中70歲以上者占25.72%亦低於台灣地區癌症發生率70歲以上者之32.02%,而70歲以上癌症病人接受放射治療之比例為56.8%,低於70歲以下者之67.9%,顯示台南地區仍有許多老年癌症病人沒有享用應有的放射治療機會與資源,「老年歧視」現象明顯存在,嚴重剝削老年癌症病人的治療平等權。該院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特別關注老年病人的放射治療福祉,除每位老年病人均使用最先進之調強放療(IMRT)技術外,更以「全人醫療」之理念給予每位老年癌症病人個別訂製(高度客制化)之治療規劃和治療作業流程,完治率高達97.6%。

所謂「全人醫療」是指非「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式,把病人個體視同一部機器,把各個器官組織視若零件組般的制式醫療。而是透過綜合性的整體考量,尊重並結合各種有效的治療觀念與模式,達到可能最優化的治療。除仍以實證醫學為基礎外,豐富的臨床經驗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