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醫生,為什麼我會「黑暗瞑」? 我是不是「欠血」?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 劉立民醫師(小港院區)

很多病人因為「黑暗瞑」來門診看病。他們會抱怨站太久或突然站起來時會眼前一片漆黑,伴隨著頭暈,全身無力的感覺﹔更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昏倒,失去意識。這要考慮幾種情況,如心血管、腦血管的問題,藥物的問題,或是缺血、貧血,甚至是自律神經的問題,都會造成類似的結果。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自律神經的問題。

自律神經系統的異常可能是源自周邊神經、中樞神經,或是只選擇性的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其臨床症狀包括姿勢性低血壓、吞嚥困難、勃起不能、流汗失調、便祕、腹瀉、頭暈等等。則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則會有生命的危險;例如姿勢性低血壓讓病人有跌倒的危險,所以可能會有皮外傷,甚至是骨折、腦內出血的危險;吞噬困難,會造成吸入肺炎,甚至馬上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其他種種,則或多或少會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然而,這些症狀常是因為非特異性,或是非持續性,而常被忽略,所以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的發生率與盛行率常被低估。

有關周邊神經引起的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已有很多的文獻證實,例如糖尿病、腎衰竭,或酒精所引起和周邊有關的自律神經功能異常是很常見的現象。另外情緒,例如害怕、忿怒、生氣,以及長期的壓力等等中樞的問題,會引起血壓、心跳的變化,這些亦和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以及暴斃有關;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病人,以及脊髓損傷的病人,也常伴隨自律神經系統的異常﹔這些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自律神經異常。

其中巴金森氏症的病人更是屬於「黑暗瞑」的高危險群,他們除了動作異常,情緒的問題(例如憂鬱症)、高級皮質的問題(例如失智症),以及感覺功能的問題之外,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也是很常見的。根據之前的文獻記載,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病人會有自律神經功能異常。究其原因除了考慮是本身自律神經退化造成的之外,也要考慮其他常見的原因,如吞嚥困難造成的水份不足的問題,藥物相關的問題,或是合併腸胃道出血以致血容積低下,這些都是需要鑑別診斷的。

目前對於自律神經系統的評估有以下可靠的方法:心律變化(RR Interval Variation)、交感神經性的皮膚反應(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以及姿勢性心跳及血壓的變化(orthostatic vital sign change)等測試。另外所以,下次遇到「黑暗瞑」的時後候,別忘了來找神經內科的醫師,作正確的診斷,檢查和治療。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九期(95年2月)
     淺談巴金森氏症與自律神經功能異常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