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便秘需要很多超能力如:蹲很久!

文�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 陳彥學醫師
  現任陳彥學診所負責人

「醫生我便秘。」「你一天解幾次大便呢?」「我一天解兩次啊,不過都要等很久呢。」到底大便要多少次才算正常呢?因為個人差異很大,從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都算在正常範圍。而一般便祕通常指每週小於兩次,解便困難,大便太硬或解不乾淨等症狀。

現代人飲食越來越西化,也越來越精緻。食物中纖維含量變少,便祕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現代人運動不足,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等也易造成便祕。

此外,有些藥物也會引起便祕如麻醉止痛藥、含鋁的制酸劑、鈣、抗膽鹼類藥物、鐵劑、抗癲癇藥物、精神科藥物與某些高血壓藥物。長期濫用瀉藥也會使得腸子蠕動能力變差而造成習慣性便秘。瀉藥可也是不能胡亂使用的。一些慢性病也會引起便秘,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多發性硬化症、巴金森氏症等。大腸直腸疾病如肛裂因疼痛而不敢解便。而腸激躁症也是引起便祕的重要原因。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功能性胃腸疾病是指一群會反覆發作,卻無法以解剖、結構上的病變和生化檢查異常來解釋的胃腸病症。)估計約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人口罹患此種功能性的腸道障礙。一般常見的症狀為腹部不適或疼痛,且合併有排便後症狀改善 或排便次數改變 或者大便形態改變。可依主要症狀不同分為便祕型、腹瀉型及交替型。近年來因為對排便機轉的了解,對於某些頑固性便祕,發現是大腸蠕動不良或骨盆底肌肉動作失調所引起。

要作什麼檢查嗎?要怎麼治療?

一般的便祕只要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多喝開水,多數都能改善。多吃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預防大腸癌,可說好處多多。對於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或運動不足的人,要調整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多運動,大部分的便祕都會有改善。

對於可以找到原因的便祕可針對原因加以治療(如停止引起便祕的藥物或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以暫時併用一些瀉藥(如纖維製劑)。要小心的是,對於老年人最近才發生的便祕,或大便帶血,或體重忽然減輕等症狀,應該要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這時有必要做個糞便潛血反應大腸鏡的檢查。而對於沒有明顯病因的頑固性便祕則要做排便功能的檢查,以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

這些檢查包括大腸排空時間測定,排便攝影以及直腸肛門壓力測定。排便攝影可以看出直腸肛門結構上及功能上的異常(如直腸肛門夾角不能放鬆,直腸膨出,腸套疊等等)。直腸肛門壓力測定併直腸感覺測定則可以檢出骨盆底肌肉動作失調,直腸感覺異常或先天性巨腸症,及大腸激躁症。

對於骨盆底肌肉動作失調可以用「生物回饋法」加以訓練,成功率可達百分之七十。所謂「生物回饋法」即是使患者能在電腦螢幕上看到自己肛門括約肌的運動型態,從而了解到自己用力的方式跟一般人有何差異,而能適當的調整用力方式,就能順利解便。

對於大腸排空不良的患者,在排除了精神疾患或骨盆底肌肉動作失調或整體腸胃蠕動不良後,可施以全大腸切除術,幾乎都能得到滿意的效果。而對於大腸激躁症的患者以往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現在由於對病因有更多的了解,已有一些新型的藥劑問世,其中的5HT4受體促進劑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主要用來治療便祕型大腸激躁症,相信對於腸道蠕動慢引起的便祕亦可有效,將是未來的新希望。


新聞資料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