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八月十五賞月團圓節,秋風「過耳」謹防陰雨帶來病痛!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秋季陰雨陣陣,秋風瑟瑟,氣候變化劇烈,人們的情緒也最不穩定,而且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所以古人把秋天稱為“多事之秋”。秋季在中秋以前雨水較多,氣候的特點是濕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棉上身”。

秋風肅殺,淫雨霏霏,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許多人(特別是老年人和在外遊子易觸景生情引起淒涼,勾起憂鬱及悲愁傷感的心緒),中秋之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因而皮膚乾燥,皺縮增多,口乾咽燥,還可見毛髮脫落,大便秘結等;到了晚秋往往氣溫突降、寒潮來臨,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的時候。

所以,初秋應重視防濕邪為患;中秋以後要注意防燥邪傷身;而晚秋還要重視預防寒邪侵犯肌體。其養生保健重點尤應重視以下四個方面:

1.保護腸胃
秋季是腸胃病多發的季節,所以,秋季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適當多進溫食,節冷飲,不吃不潔瓜果,以免濕熱、寒濕內蘊,毒滯腸中,引發腸炎、痢疾等症。

2.調養精神
盡量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培養樂觀的情緒,保持內心平和寧靜,以收神斂氣為要。特別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裏,外出旅遊,登高賞景,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3.預防秋燥
室內宜保持一定濕度,適當補充水分,避免過勞使精氣津液耗散。宜適當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銀耳、甘蔗、百合、藕、梨、胡蘿蔔、柿、粥類等滋陰潤燥、生津益胃的食品。

4.預防疾病
重視耐寒鍛煉,增強體質。秋季漸漸寒冷,衣服不可一次增加過多,對大多數身體較好的人,適當凍一凍,有利於身體提高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但年高體弱或患有慢性疾患之人,則應注意防寒保暖。

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哮喘、肺心病等病的中老年人,應備好急救藥品,以防寒潮來臨,溫度驟降,誘發中風、心肌梗塞及哮喘等病的突然發作。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