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我的孩子需要生長激素嗎?

大多數的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小孩長不高或不夠高,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高人一等,坊間因此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產品,從「增高機」、「鐵鞋」到琳瑯滿目的中草藥偏方,這些不論是祖傳或是口耳相傳的方法,或是第四台誇大的廣告,總是讓許多家長們趨之若鶩,家長們自行胡亂給小孩使用偏方的結果,最後常常因為調理失當,反而造成偃苗助長的效果。
  
醫院內也經常可以見到焦急的家長,帶著並非生長激素分泌缺乏的小孩,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要求幫忙注射生長激素,希望可以為小孩增長幾公分,雖然目前醫學證明,想額外長高一些,比起坊間的說法包括吃大量的鈣片、綜合維生素、補充富含蛋白質的健康食品等,注射生長激素的確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生長激素並不是萬靈丹,使用前必須評估包括遺傳、疾病、骨齡等因素,並在生長板已密合前施打才有效果,如果想要強行注射,健保不予給付,病人必須自費,生長激素必須由孩子本人或其家屬幫忙天天施打,注射生長激素的療程,費用依照個別孩子身高、重量情況而不同,療程約一至五年,每月花費從四千元至數萬元不等。幾年注射下來,需要花費數十萬至上百萬。許多醫師的觀點認為,在這些眾多熱門的商品中,所謂增高機的功能,就只是把人體中原本呈現S型的骨骼勉強拉直,容易造成骨骼傷害,而生長激素則必須在醫師、藥師的監督下小心進行。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所製造,能促進孩童生長,是正常生長所必須,缺乏時會造成孩童生長遲滯及身材矮小,但是對於正常身材的兒童以生長激素治療是否可以增加身高,多數學者仍持保留的態度。一九八五年以前,生長激素產品的主要製造來源為人類或動物的腦下垂體,由於來源有限,所以無法廣泛應用,如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長激素可以藉由基因合成來大量生產,除了較安全之外還可以解決廣大的醫療需求,不過由於消化吸收的問題,採用肌肉注射劑型,比較能夠有效的利用。
  
該如何判定孩童的身高是否正常呢?一般而言,人的一生有兩個快速成長階段,一個是在嬰幼兒期,也就是兩歲以前,另一個是在青春期,而兩歲到青春期前的成長就會趨於緩慢,但每年最起碼也會長4公分左右,若長不到4公分;亦或身高低於同年齡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以上;或者就生長曲線來看,孩子的身高在5個百分點以下或原本比同年齡的孩子高或相當,但是隨著年齡長大,身高的百分點卻一年比一年下降,若有以上這些表徵,即可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專科醫師在判斷時,除了參考孩子過去的生長記錄、出生記錄、父母的身高外,還會進行抽血以及尿液檢驗,以了解是否有貧血、感染、癌症、電解質異常、腎臟病、糖尿病、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染色體等問題,最重要的是還能經由X光片,來評估骨骼發育的成熟度,目前大多藉由左手腕掌之骨化中心數目大小及形狀來判定,這種骨齡的檢查往往比實際年齡更能反應小朋友的生長。目前了解生長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

1.遺傳:矮小的父母較容易生出矮小的子女,遺傳基因可能位於體染色體或性聯染色體 上,但遺傳體質仍可受到飲食和環境的影響,但若預估成人身高比標的身高少5公分以上時,須儘早尋求醫師的協助。標的身高可以由以下的公式簡單的計算出來:(父 親身高+母親身高±11公分)/2。

2.內分泌:一萬人當中約有一名屬於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這種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狀況可分為三種:
(1)原發性腦垂體功能不良,造成的原因如:腦垂體缺乏、萎縮、功能低下等等,病患除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外,性荷爾蒙、甲狀腺促進激素等多種荷爾蒙可能均分泌不足,此類病人可使用生長激素來使其長高。
(2)次發性下視丘功能不良,造成此類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包括:細菌性腦膜炎、腦水腫、腦垂體或下視丘附近腫瘤等,此類病人約有50至60﹪曾遭逢腦部輕度缺氧等病史,治療上可用生長激素釋放因子。
(3)對生長激素不敏感:這類病人並不是生長激素分泌不足,而是生長激素的受體缺乏或異常,無法和受體結合,因此即使病人分泌較正常人多的生長激素也無法改善病情,生長激素仍無法發揮功能。

3.營養:生長周圍環境的異常及營養缺乏,是常見造成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造成身體肌肉萎縮,而使體內各器官退化。另外腸道慢性發炎疾病,如小腸炎及潰瘍性大腸炎等,會因為長期腹瀉導致腸胃的黏膜細胞扁平,而致酵素分泌 缺乏,最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4.長期慢性疾病:如先天或後天性心臟疾病、慢性腎臟疾病、部份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疾病、糖尿病、維他命D的缺乏或阻抗所導致的痀僂症等。

5.睡眠: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會依時間不同而異,白天只有極低量的生長激素產生,到了夜晚分泌量則會達到高峰,其分泌有兩個高峰期,約在晚上十一點和凌晨四點左右,因此建議成長中的孩童要長高轉大人就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必須在晚上十點前就寢,並每日睡足八小時至十小時。
 
影響生長的原因很多,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還包括生活習慣、壓力、情緒及運動等等,治療效果的差異很大,生長激素的治療通常第一年的效果最好,第二、三年長高的速率便會遞減,良好的治療方式應該是儘早就醫,若年齡超過青春期,骨生長板癒合時,恐怕就無法有效的補救。因此需要門診規律追蹤及與專科醫師群密切討論配合。
  
生長激素除了注射劑之外,還有膠囊、口服液等不同劑型,這些口服的產品通常以食品登記,業者往往宣傳其作用除了能讓孩子長得高大,還可改變醣類的代謝、改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使脂肪重新分佈、達成輕鬆減肥、恢復青春與活力、增強記憶力、減少皺紋、降低性功能退化與肌肉萎縮、達到抗老化等目的,但即使在先進的國家,生長激素與抗老化之間的關連,目前亦僅有零星的臨床報告,還未受到主流醫學的認同,且生長激素的結構類似蛋白質,當通過胃酸時即遭破壞,口服劑型能夠有多少作用?以及長期使用是否產生副作用等安全性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實驗來證實,民眾最好不要聽信廣告隨意嘗試。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