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久咳不癒怎麼辦?

俗語說”土水怕抓漏(台語發音),醫生怕治咳”,咳嗽本來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防禦機轉,但是持續咳嗽造成夜間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甚至生育後婦女咳嗽到尿失禁,或是在公共場所持續咳嗽引來旁人側目,往往會造成個人極大困擾。急性咳嗽通常時間不長,以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為常見病因,一般以咳嗽持續時間超過2個月稱之為慢性咳嗽。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過敏性鼻炎、逆流性食道炎、及氣喘病等三項疾病占慢性咳嗽約八成比例。國內約四成人口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是過敏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因,病人常會流清鼻水、鼻塞、打噴嚏,因仰臥睡覺時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引起慢性咳嗽,需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治療。逆流性食道炎是忙碌上班族的通病,三餐不定時且壓力過大,常引起胃酸過多,因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括約肌關閉不良,胃酸逆流引起食道發炎,同時會造成長期咳嗽,治療方面必須找腸胃科醫師做胃鏡檢查,確定診斷後服用PPI或H-2 blocker等特效藥,同時應避免餐後立即臥床等不良習慣。

台灣地區約百分之五的人口有氣喘病(Asthma),台北地區的兒童氣喘盛行率則高達12.8%以上。臨床症狀以夜間咳嗽、呼吸困難、胸悶及喘鳴音為主要表現,由臨床症狀、過敏體質,及肺功能檢查可以確定診斷。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發炎反應,單純用氣管擴張劑只能短暫減輕症狀,在輕度持續性(嚴重程度第二級)以上的氣喘病人,都必須以吸入型類固醇作為主要治療藥物。經過全球專家共識提出的GINA氣喘診療指引當中,對於氣喘病的診斷及治療皆有明確規範及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氣喘病人也必須注意環境控制,避免接觸塵螨等過敏原,適度運動,自我監測氣喘嚴重度,並熟悉平時及急性發作時的自我處置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美國十大死因排名第四,隨著吸菸人口增加,此慢性疾病有逐年增加趨勢,是導致慢性咳嗽及胸腔內科門診、住院常見病因。因為香煙等吸入性刺激物長期破壞肺泡壁及造成氣管慢性發炎,病人的肺活量會逐年快速下降,形成爬樓梯等活動時明顯呼吸困難及長期咳嗽有痰等症狀。在GOLD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診療策略中,針對此常見疾病之診斷、治療及預防皆有完整說明,以肺功能第一秒呼氣容積(FEV1)作為嚴重程度區分標準,不同程度可逐級加入藥物、氧氣、復健、甚至手術等治療方式,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咳嗽或喘的不適感,增加活動量;已有多項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新型吸入型藥物可有效降低病人急性發作頻率。

此外,肺結核在台灣每年有一萬五千位新病患,是嚴重的公共衛生議題,臨床上以慢性咳嗽、咳血、夜間發燒為常見症狀,以胸部X光片為主要檢查,多數病人服藥6個月後可治癒。病人最擔心的肺癌,雖然也會持續咳嗽,但發生率仍遠低於上述疾病。須瞭解不同病因,各有不同檢查、治療方式及自我照顧重點。
本文作者:陳健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