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找對醫生看對科 復健科vs骨科

當身體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或是筋骨老是痠痛、肩膀舉不起來、肩頸發麻時,該掛復健科還是骨科醫師看診比較適當?「如果要開刀,應該要找骨科吧?」「不希望開刀,是找復健科嗎?」這些疑問常讓病患困擾不已。

看看醫院簡介,復健科和骨科好像都有看筋骨痠痛症,不少人心裡犯嘀咕,「骨科和復健科是不是在互搶生意呢?」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同時擔任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的林頌凱表示,這種情形比較容易發生在一般醫院或是區域醫院這類的小型醫療院所,不過痠痛、肌肉無力或是關節腫脹,不管是掛復健科或是骨科,都可以得到治療,才會常讓病患分不清楚這2科的差別。

一般具規模的醫療院所,骨科和復健科不僅「涇渭分明」,光是骨科還細分主治脊椎、主治肩關節
、主治膝或踝關節……;復健科也有分科,有些復健科醫師主治下背疼痛、髖膝關節,或是主治五十肩、手關節、中風復健……。

其實骨科和復健科不但不是「互搶生意」或對立,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科別。當骨科醫師診斷病患的筋骨痠痛症狀不必開刀治療,多會把病患轉介到復健科,請復健科安排復健療程;而復健科收治的患者,在復健一段時間後沒有得到改善,評估必須開刀治療,也會把病患轉介給骨科。

因此,復健科和骨科的基本判別法在於是否動刀治療。

復健科功能

主治項目:

復健科主治的項目很複雜,結合了骨科、神經內外科、心臟及肺部胸腔科,與小兒內外科間的合作治療模式,因為各種手術後可能都需要復健科幫忙讓肢體及骨骼、肌肉的功能回復。主治的項目如下:

•心臟病、肺部功能缺損障礙治療後。
•腦部傷害的頭部外傷、中風。
•肢體傷害如關節炎置換關節、骨折治療後。
•開刀手術後,要重建心肺功能。
 
腦傷後的肢體障礙復元、學習如何使用人工關節及強化肌力。
分析患者病症引發因素:

通常筋骨痠痛的問題,復健科和骨科醫師的診斷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是 2 科醫師在醫學院臨床受訓的模式不同。

復健科醫師的訓練過程中,除了要仔細分辨是肌肉、骨骼或肌腱等問題外,指導老師也會花很多時間去分析引發病患痠痛的因素為何?例如是因為日常生活的姿勢不當所引起?或是運動姿勢不對?而經常下背痛的人,通常彎腰拿東西時,是不是常常直接彎身?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等等動作不正確。

甚至病患的生活環境和傢俱擺設也是分析的重點之一,因為有可能是工作桌椅不符合人體工學所導致。所以在診治上多著重在衛教,強化日常生活的動作、姿勢和桌椅等傢俱的擺設,醫師也會花較多的時間教病患做運動,預防筋骨痠痛症狀再度復發。

物理治療:

復健科治療是一個團隊,除了有復健科醫師下處方,還要搭配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分工治療。

物理治療的功能包括肌肉再教育、預防、治療與復健醫學,配合生物力學、動作科學、社會心理學和呼吸循環生理,對關節、動作分析及體適能的徒手治療和運動等多元化的治療方式,利用聲、電
、水、冷、熱、力、光等物理因子來預防、鑑別、評估、治療病患,並改善機能損傷及功能障礙,一般可分為神經系統物理治療、肌肉骨骼物理治療、心肺疾患物理治療及小兒疾患之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可幫助患者恢復「功能」,因此功能訓練包括日常生活相關的功能性活動,例如翻身、坐起、站起、坐下、轉位、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與安全性。

職能治療:

而職能治療則是進一步訓練,增加病患的日常功能表現,例如中風患者治療時,物理治療主要是要能訓練病患肢體彎曲及伸直運動功能的回復,而職能治療則要增加設計病患能蹲下去撿地上的東西等活動,除了增強患者肢體的力量,也能加強病患日常功能表現,增加了「目的性」及「功能性」活動。

職能治療師主要的服務範圍包括生理病患職能治療,例如腦血管疾病、脊髓損傷、燒燙傷、運動傷害、退化性疾病、腦神經病變、截肢等病患、精神疾患的職能治療,以及學習與發展障礙的兒童職能治療:包括腦性麻痺、唐氏症、發展遲緩或障礙等病患。

另外還有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等。主要先由復健科醫師擬好治療計劃,可以是短期計劃或是中長期的計劃,讓病患努力達到治療目標。

骨科功能主治項目

骨科和復健科最大的差異,在於骨科屬於外科,幾乎除了心、肺、腸胃、肝、腎等內臟方面的開刀,都屬於骨科主治的範疇。項目包括:肢體及關節脫臼、骨折、開放性骨折、骨髓炎、關節炎、先天性骨關節畸形、後天性骨關節畸形、骨腫瘤、脊椎側彎、脊椎傷害及病變、肌腱及韌帶斷裂等傷害、長短腳或是手部骨關節異常、骨折疏鬆症以及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外傷骨折或是骨骼上明顯的變異。如果只是覺得肌肉痠痛,無明顯骨骼外觀上的異常,掛骨科或復健科皆可。

但即使同樣都是痠痛的問題,骨科和復健科醫師處置的方向也不同。骨科醫師會盡速解決病患的疼痛,一般多會利用藥物或加上部份復健動作來減緩關節發炎的退化;而復健科醫師則盡量不用藥,多加強衛教,例如冷敷、熱敷、電療、按摩,讓疼痛舒緩,2科在用藥方面的比例也不同。

雖然2科有所區別,但坊間仍常可看到骨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結合為1個治療中心,因此也是相輔相成,民眾不必擔心看錯科。
本文作者:文/丁彥伶 諮詢/林頌凱(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