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注意保暖平安過「心」年

入冬以來首波寒流在冬至報到,中央氣象局發布今年第一波「低溫特報」,而每到歲末氣溫漸冷,早晚與室內、外的溫差大,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危險時刻!十二月十四日將近凌晨一點時,七十六歲的蘇姓男子因為胸痛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求診,經過檢查後確認症狀為急性心肌梗塞,馬上啟動「救心小組」機制,由當時值班的心臟內科主任王志鴻副院長緊急進行心導管術式治療,術式順利成功,十七日康復出院。

得知自己罹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一開始蘇先生與家屬都難以相信,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心肌梗塞」是「胖子」才有的疾病,而155公分高的蘇先生體重五十公斤,換算BMI值是20是公認的標準體重,怎麼算也不「胖」!

衛生署研究指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中,有三成與過胖有關,15歲以上的成年人,BMI超過24以上,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人的1.48倍,但是王志鴻副院長表示,這個背後隱藏的含意可不光是體重,更重要的是「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不是只有體重過重的人才有這個問題,蘇先生雖然體重在標準值內,但是卻因為糖尿病造成血管老化,三條心臟主要血管之中有一條已經慢性阻塞,這次就是因為天氣轉涼,血管收縮刺激斑塊破裂,造成另外一條主要血管急性阻塞,有致命的危險性,還好發現的早及時治療,在心肌組織嚴重受損之前疏通阻塞,蘇先生才能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就康復出院。

能及時治療的原因要歸功於家屬當下果決緊急送醫,還有花蓮慈院自十八年前成立的「24小時救心小組」。花蓮慈院救心小組現有包含王志鴻副院長在內等,四位經驗豐富專長進行心導管術式的醫師輪值,加上電子化的應用,當急診醫護團隊做完心電圖檢查後,馬上就可以將心電圖傳送至值班心臟內科醫師的手機,做最專業的判讀,同時進行心導管術式術前各項準備。

王志鴻副院長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如果心肌缺氧過久,會造成組織損傷,預後狀況不好,通常還需要較長的住院時間,所以,在衛生署制定的重度重症責任醫院標準中規定,救心小組除了要設立專責的專科醫師,個案從急診到開始進行心導管術式的時間,還必須在九十分鐘之內,而花蓮慈院平均時間大約是七十分鐘,縮短這二十分鐘往往就決定了個案之後的恢復狀況,以蘇先生的個案為例,以往類似個案術後至少要住院七至十天,而蘇先生住院不到四天就可以康復出院。

隨著年關將近,天氣越來越冷,王志鴻副院長提醒民眾,寒流來臨時氣溫變化急遽,要注意脖子、手、腳等暴露部位的保暖,避免血管劇烈收縮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而且有大約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發作之前沒有明顯症狀,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病史的民眾,發現自己有胸痛症狀,或者突然發現運動一下子很容易喘、累的話,就要多加注意並且趕快就醫檢查,才能安心過新年。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