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識盲腸炎

盲腸炎顧名思義就是盲腸發炎了,雖然在外科上是最簡單的手術,但病況卻是緊急的,要立刻切除盲腸,需要打開腹腔,或是用內視鏡摘除,如果不治療,死亡率是相當高的。死亡原因不外盲腸破裂,導致腹膜炎,最後休克死亡。早年許多人死於盲腸炎,多是在偏遠地區,來不及就醫,若是能確診,手術治療算是簡單的。
 
1886年,英國學者Reginald Fitz第一次描述了急慢性盲腸炎,從此盲腸炎被認定是全世界性好發的急腹症。
 
盲腸炎最典型的症狀是先腹痛然後發燒,因為盲腸神經傳導路徑是脊神經胸椎第十,與肚臍同位置,因此腹痛是先從肚臍痛開始,然後盲腸發炎越來越嚴重,影響到周圍的腹腔組織,數小時後右下腹會開始有壓痛感,但三歲以下小孩不一定會有這壓痛。
 
隨後,肚子越來越敏感,觸碰肚子也可能引起反跳疼痛,如果肚子呈現僵硬,不容許人觸碰,可能盲腸已經破裂了,已經到了腹膜炎階段,若再沒有醫療介入,沒有神蹟出現的話,只有等著休克死亡了。
 
盲腸為何會發炎呢?通常第一個想到是盲腸阻塞了,因為盲腸是管狀的,出口阻塞了,裡面生了細菌就會發炎,盲腸裡邊又充滿了一些黏液分泌物,頗為營養的,發炎後盲腸很快腫脹,導致血栓形成與小血管的賭塞,淋巴回流受阻,最後產生缺血、壞死,細菌從腐爛的盲腸內膜滲出,整個盲腸腫脹,最後又毒又髒的膿液隨著盲腸爆裂流進了腹腔,細菌進一步坐大,最終因著骨牌效應,導致菌血症死亡。
 
盲腸炎也不光只是發炎,有些還是癌症起因。最近報上就有一名案例:台中一名61歲男性,右下腹部疼痛被認為是急性腸胃炎或盲腸炎,發燒3日未改善,最後被發現罹患少見的盲腸腺癌第二期,必須接受癌症治療。盲腸腺癌屬於大腸癌的一種,通常是偶發、不常見,但有時也會被誤診為盲腸炎。盲腸腺癌與大腸癌相關,因此要注意飲食,平時應選擇清淡食物、多吃蔬果,少吃脂肪和燒烤類辛辣食物;50歲以上若出現有血便、稀便、大便變細或便秘、腹痛等,應提高警覺,尤其是超過60歲以上的,合併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會增加。
 
盲腸炎的診斷,也可合併抽血,若白血球過高,加上嗜中性白血球比例增加,還有基本診斷符合,就要懷疑是否罹病。
 
盲腸炎的診斷,症狀還分為典型與不典型兩種,典型的就是首先肚臍痛,再來是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然後疼痛移到右下腹部盲腸部位,這是典型的症狀。不典型的就是一開始就右下腹痛,跳過了肚臍痛這一徵兆,其他症狀也若有若無,此時可以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做輔助檢查;女性要懷疑是不是子宮外孕,因為宮外孕也是急症,也是有生命威脅的。
 
抗生素對盲腸炎也是有效,但是對盲腸尚未爆破的才可用。由於近來醫療生態的改變,盲腸炎的治療也不時出現小插曲,例如有些國家醫護人員為求加薪抗議罷工,醫護人力有時會暫時短缺,或住院病床不足,或醫護人員不願診治此等小病,嫌給付過少,或排刀過多開不完,一再拖延等等諸多原因,就會用強力的抗生素控制盲腸炎,但如此治療絕大多數仍會復發,幾乎一年內需要再動手術將盲腸切除。
 
盲腸炎要及早開刀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怕盲腸破裂,導致腹膜炎,需要肚子開大切口,將腹腔洗一洗,消毒一番,才能治療完全,有些嚴重的還救治不及,造成生命的損失,實是不可不慎。傳統上希望在發病六小時內開刀,但有些學者對此持異議,認為可先用抗生素控制控制,但不論如何,若的確是盲腸炎,一刀了淨是最徹底的方法,以免夜長夢多。
 
順便介紹一下可用於治療盲腸炎的中藥潰膿藥─敗醬草
 
敗醬草為忍冬科敗醬屬植物,生長於海拔50米至2,600米的地區,山坡草地、路旁都有其蹤跡。性涼,味辛、苦,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於盲腸炎、痢疾、肝炎、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等等。
 
《本草綱目》中提到:「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善排破血膿,故仲景治病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清張德裕所撰的藥學著作《本草正義》中提到:「此草有陳腐氣,故以敗醬得名。能清熱散結,利水消腫,破瘀排膿。」
 
醫聖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中,將敗醬草應用於治療盲腸炎:「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方劑由薏苡仁、附子及敗醬草組成,具有排膿消腫、振奮陽氣之功,體虛邪戀但身無熱者可用之。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本文作者: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