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雙切口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術

傳統外科手術是在體壁切開一個大的傷口,外科醫師的手得以進入體腔觸摸目標器官後再予以切除、修補或重建,也衍生”大醫師開大傷口”似是而非的觀念。

二十年前第一例人類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開啟了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surgery)的世代,它是經由 3-4 個體表的小切口(約 0.5-1 公分)建立進入體腔的通道,外科醫師將腹腔鏡及各種特殊的長器械伸入體腔內邊看電視螢幕邊進行手術操作。
經過多方的努力,微創手術已在各種外科領域大放異彩,成為目前外科手術的主流之一。但外科醫師並不以此為滿足,繼續追求如何讓創傷降到最低及使外科切口更少、更小,甚至期望能達到無疤痕的境界。

文獻報導之腹壁無疤痕手術可由兩種途徑達成:
一、經自然腔道(如口、陰道或肛門)置入內視鏡通過胃壁、直腸、陰道進入腹腔進行手術,操作難度高,風險大且儀器昂貴。

二、經肚臍進行單切口腹腔鏡手術,操作難度較低且併發症少。肚臍是胚胎時期的自然孔道,也是身體與生俱來的唯一疤痕,如果通過肚臍完成腹腔內臟器手術,既能夠隱藏傷口於肚臍皺摺內,實現無疤痕手術的效果,又可以使用常規腹腔鏡器械完成操作,減少醫療費用,已廣為接受。

膽囊結石發生的原因主要與飲食有關,常吃油膩、高脂飲食者較易造成膽汁濃度過高且停留在膽囊時間較久而發生沉澱形成膽結石。據文獻統計,較易產生膽結石的族群為肥胖、女性、生育次數多、40 歲以上婦女等。主要症狀為上腹部或右上腹悶痛,可能合併背部及右肩疼痛,另有噁心、嘔吐、腹脹、寒顫、黃疸等,但約 20%的病人毫無症狀。有症狀的膽結石建議開刀治療,以免膽囊發炎、化膿,甚至變成腹膜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已成為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之“金標準”。

但隨著”更”微創觀念之倡導,台灣在 4 年前也開始進行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但是能經常性提供此項服務的醫院很少,因為它在執行上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包括:
1.需擁有能同時容納多支器械進出且密封、不漏氣的通道。
2.需擁有前端能轉彎的腹腔鏡器械(以上兩者市面都有,但昂貴且健保不給付)。
3.手術使用之器械全部擁擠在肚臍通道內,容易互相碰撞與干擾,且器械與腹腔鏡平行致無法形成良好之腹腔鏡三角,造成手術部位視野不佳,故手術進行困難、學習曲線較長。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温義煇從民國 98 年 8 月起開始施行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善用腹腔鏡手術使用之管路與輔助器材組合成價格低廉且實用之單孔道,至今已順利完成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共計 456 例(包括 56 例急性膽囊炎病人),不但成果良好獲刊登於國際期刊(外科內視鏡雜誌 surgical Endoscope),且全部健保給付,病人不需自付。

佳里奇美醫院資料分析結果: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除了與傳統腹腔鏡手術一樣安全可靠、低轉換率且無嚴重併發症外,在腹壁無疤痕且術後疼痛指數、所需止痛藥及住院天數也明顯減少。唯一缺點為手術時間稍長(平均延長 10-15分鐘),但可透過手術經驗之增加及器械之改良獲得改善。長期追蹤發現病人傷口滿意度較多孔組高且刀口疝氣等併發症無明顯增加,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本系列病人需轉換為多孔道或開腹術式之病人多為正面臨或剛剛急性發作過的病人。

總膽管結石發生之原因,包括:膽囊結石滑落至總膽管續發形成或膽道狹窄、持續發炎導致。主要徵狀為黃疸、寒顫、發燒及右上腹痛。總膽管結石若嚴重阻塞膽道會併發化膿性膽道炎、胰臟炎而影響生命安全。一經診斷需儘快處置,治療方法包括內視鏡經十二指腸壺腹取石、開腹或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等。

傳統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術之手術操作較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困難且複雜,需 4-5 切口,臨床上較少使用。温院長利用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技術進行經肚臍雙切口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手術,除隱藏於肚臍之切口,祇需在腹壁多加一個 5mm 切口即可完成總膽管之切開、膽道鏡之取石及 T-型管之放置等手術步驟,術後此多加之切口還可當 T-型管之通道。温院長利用此手術方法已幫 52 例有大型總膽管結石的病人完成手術,手術安全、可行且手術結果與傳統腹腔鏡術式相當,並獲國際期刊刊登(美國醫生雜誌 American Surgeon)。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温義煇強調:佳里奇美醫院所採用的經肚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及雙切口總膽管切開取石手術安全、可靠,且病人不需自費,透過輔助器械及手術方式之改良已可以經常性使用。建議此種手術因技術門檻較高,宜由有經驗之醫師進以確保病人安全外,亦提醒膽囊及總膽管結石病人宜儘早手術治療,才能把握經肚臍腹腔鏡膽道手術的好時機,並贏取無(少)疤痕手術之優點。
本文作者:佳里奇美醫院院長 温義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