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氣喘防治有方法 品質指標要注意

時序入秋,早晚的溫差變化大,每次半夜聽到孩子的咳嗽聲,就讓小惠的媽媽開始提心吊膽,因為6 歲的小惠是個過敏兒,過去已經有好幾次半夜氣喘發作、臨時送急診、住院的經驗。小惠的媽媽對醫師開立的類固醇有點擔心,怕小惠因此長不高、一輩子得依賴藥物,她常四處打聽哪裡的醫師好、也陸續試過親朋好友介紹保養氣管的偏方、花錢購買保健食品,但小惠的氣喘控制還是不盡理想,讓她很煩惱。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炎症反應,也是兒童最常見的急診就診原因;發作時,支氣管因攣縮導致呼吸困難、喘鳴和咳嗽等症狀,部分氣喘病人還有因免疫系統反應而造成多痰現象。症狀有時雖可自然緩解,但因氣喘不僅可能反覆發作,嚴重時甚至會致命。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有一億多人罹患氣喘,兒童的盛行率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愈是工業化的國家,氣喘的盛行率也愈高,若以同一國家或地區比較,大城市的氣喘病患往往也比鄉下多。

臺灣學童每5 名就有1 名氣喘兒

臺灣近年來統計發現,約15%至20% 的學齡兒患有氣喘,相當於約每5 名學童就有1名是氣喘兒。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志和也表示,國內的成人、兒童氣喘患者估計有上百萬名,近年來各國均積極推動氣喘防治教育,全球已有80 多國包括臺灣在內,也積極推展氣喘防治計畫,不僅讓氣喘患者擁有更好的照護品質,也可減少其他併發症或醫療錯誤等龐大的花費。

不少氣喘兒的家長,都和小惠的媽媽一樣,擔心氣喘影響孩子的健康、學習,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療,罹患氣喘、常常發作的成人患者更苦於控制不良。施志和表示,氣喘病需要長期追蹤,能夠就近在社區就醫最好。同時好的氣喘照護,應參照公認的疾病治療指引,使疾病得以控制與改善,並藉由正確的藥物使用,以減少疾病所帶來的不適與併發症。

正確觀念及早發現是治療關鍵

同時,施志和提醒,患者或照護家屬本身是否具有氣喘知識、及遵從醫囑服藥,常成為是否導致延緩治療、或治療不足最重要的原因。良好氣喘治療的第一步,便是建立正確的觀念與早期治療,其實大部分的死亡是可以預防的。

要就近找到優質的醫療院所或替自己的衛教知識加分,健保署網站上的資訊公開是民眾就醫的好幫手。為了幫助民眾能確實掌握醫療院所的醫療品質資訊,健保署近年來持續推動「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經過健保給付資料分析,篩選較常見且關心的疾病,建立起偵測醫療院所醫療品質參考指標;目前可以查詢到6 項疾病的相關醫療品質指標,氣喘病也是其中之一,可幫助民眾瞭解各醫療院所於相對應疾病的照護品質,作為就醫時的參考。

醫療品質上網查 品質好掌握

只要在健保署首頁,點入「主題專區」下的「醫療品質資訊公開」中,可從「機構別之醫療品質資訊」找到「氣喘疾病」的醫療品質指標。

藉由這些數據,民眾可以輕鬆地瞭解各醫院診所,過去該院所對其就醫之氣喘病患者的照護情形;網頁上同時,並可與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社區氣喘照護等相關搜尋網頁連結,藉此瞭解氣喘病的正確病因、病程、治療與照顧方式,除可摒除迷思或病急亂投醫等現象,進而改善自我照護、或提升對家人照顧的能力。

目前氣喘病的醫療品質指標包括下列3 項,在網頁中可查詢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等各級醫療院所的醫療品質照護指標,作為病患選擇醫療院所的評量依據。

氣喘病人加入照護計畫比率

健保署自民國 90 年11 月起,推動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期能透過醫療團隊的努力,給予患者完整且正確的衛教資訊與24 小時之諮詢專線,並且加強對病患的追蹤管理及衛教,以專業的醫療照護提升病患自我照護的能力,減少急症及併發症的發生。施志和表示,根據健保署的統計,發現參加照護計畫的患者,平均急診和住院的次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氣喘病人加入照護計畫比率,這項指標是由健保署依各醫療院所的申報資料統計,可看出參與健保署辦理「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試辦計畫」的醫療院所,將氣喘病患從收案、遵循臨床治療指引,到提供氣喘病患完整照護的情形。參與比率高,表示多數的門診病人依照治療指引控制的比率高,可預期的是,氣喘病人的照護品質較好。

欲查詢各醫療院所的「氣喘病人加入照護計畫比率」,可使用網頁中「進階搜尋」的功能。

例如,欲查詢位於臺中市的醫療院所,點入進階搜尋後,於「縣市鄉鎮區別」中選擇臺中市。

按下「開始查詢」後,就可以得到查詢縣市的搜尋結果。

在查詢結果中,也可以看到該院所是否參與計畫、院所中病患的平均年齡、加入照護計畫的人數等資訊,做為就醫前或參與計畫的參考依據。同時若想知道縣市中特定區域、或是特定醫療院所,於搜尋條件中,也可以更進一步設定各縣市的鄉鎮區、以及於特約類別中,選擇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等任一層級的醫療院所等條件,進行個別院所於全區或該區之比較值。

氣喘病人出院後14 天內再入院比率

因氣喘急性住院出院後,若未於短時間內再住院,表示急性發作後的功能回復良好,反之若需要再住院,則可能代表治療期間症狀未完全緩解,才會因同一病因而住院治療。本項品質指標是指因氣喘住院的病患,於出院後14 天內再入院之比率,比率愈低表示住院治療、衛生教育、及出院後的追蹤治療等整體照護品質較好。

欲查詢醫療院所的「氣喘病人出院後14 天再入院比率」,除了可利用「進階搜尋」的功能,也可以利用「地圖式搜尋」的功能,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搜尋結果。

點入「地圖式搜尋」後,即可依照3 項指標個別查詢。

點入次指標項目的「氣喘病人出院後14 內再入院比率」,即可按照縣市所在地,點入地圖上的縣市、以及鄉鎮區,便能進行搜尋。

同時若以地圖式搜尋功能查詢,也可以看到右方的小圖,例如:整體比率的趨勢、以及各分區間、或是從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各層級醫療院所間的比較,幫助自己更容易解讀查詢結果的比率高低。

氣喘病人開立類固醇藥物吸入劑比率

藥物的使用是治療氣喘成效的關鍵,例如:類固醇及氣管擴張劑等的使用,其中又以類固醇藥物吸入劑之使用率,相較歐美等國,我國使用率是偏低的。不少氣喘患者、家屬對於類固醇藥物的使用仍有疑慮,甚至排斥使用,但施志和說,氣喘病人適當的使用短效類固醇藥物吸入劑,可以降低氣喘惡化或改善症狀。

同時以噴劑吸入、舌下吸收等方式給藥,相對口服類固醇的治療劑量低,又因不經過消化道吸收,較少會有胃潰瘍或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另因短期速效之使用,已較少造成水牛肩、月亮臉、肝腎受損等後遺症的發生;民眾應該聽從醫囑正確用藥,不要擅自停藥,以免延誤病情,或是造成長期控制不佳。施志和也說,健保署也會從病歷資料,監測醫療院所開立給患者類固醇的使用頻率,避免濫用,替民眾的健康把關。

「氣喘病人開立類固醇藥物吸入劑比率」高,表示多數病人依治療指引控制中。欲查詢「氣喘病人開立類固醇藥物吸入劑比率」,一樣可使用網站中進階搜尋、或是地圖式搜尋的功能,瞭解醫療院所對類固醇藥物的使用情形。

除了瞭解氣喘病的相關品質指標,病患、家屬若能提高對氣喘病的認知,避免急性發作無所適從又一再跑醫院,也是控制氣喘病重要的一環。因此在網頁中也有衛教園地,包括「氣喘病簡介」、「氣喘用藥」、「急性發作如何處置」等,提供民眾正確的觀念。

若曾有明顯的夜間咳嗽、曾在運動後、或是一吸入污染空氣、被菸味刺激等即出現咳嗽或喘鳴,或是一感冒之後會感覺胸悶,而且症狀常持續10 天以上才會好,就要留意是否罹患氣喘的可能性,這類病人,為能妥善自我照護氣喘,健保署希望能與醫師聯繫並能及早治療。

耐心追蹤及遵從醫囑

施志和也提醒,氣喘患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至少每1 至6 個月須回診,與專屬醫師討論最合適的照護方式。回診時,醫護人員須監測患者的病歷紀錄、和尖峰呼氣流速值(PEF)紀錄,指導正確用藥方式,注意藥物劑量是否須調整,尤其是中、重度氣喘患者,需要規律使用吸入式類固醇或進行必要之調整。除此,居家環境要注意防塵蟎等過敏原、並避免吸入二手菸或易造成過敏之污染源等,對降低氣喘發作也有幫助。

對於家有氣喘兒,家長可以記錄「過敏氣喘兒日誌」,詳細記下小朋友每天的症狀、肺功能數據及用藥情形,在門診時提供醫師參考。同時若對於用藥有疑慮,一定要與醫師討論,並遵從指示按時用藥,切記,自己不要亂加、停任何治療計畫。

氣喘從急性期發作到完全恢復的過程相當緩慢,必須有耐心的追蹤、配合醫師指示治療。施志和也說,值得注意的是,像流感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誘發兒童氣喘發作最常見的原因,一旦兒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必須考慮氣喘可能同時發作,若出現喘鳴、呼吸困難等症狀,要有警覺心,必須馬上就醫,施志和也說,如果在就醫前已用藥,尤其,氣管擴張劑,也要告知醫護人員,以免造成藥物過量。

居家如何預防氣喘

若有氣喘病史,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儘早就醫,接受完整治療,以免誘發氣喘發作。

一、儘量減少或延緩胎兒和嬰兒暴露於有過敏原的環境。婦女懷孕時,避免攝取高過敏食物,例如:牛奶、蛋、海鮮、花生等,可以減少對胎兒的刺激;餵食嬰幼兒最好也能避免高過敏食物,降低嬰幼兒成為過敏兒或氣喘兒的風險。

二、改善居家環境,儘量避免幼兒在居家生活中接觸已知的過敏原。

三、家有過敏或氣喘兒,大人最好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環境。

四、飲食營養要均衡,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

五、避免室內外空氣污染的環境,並避免接觸油煙、蚊香、殺蟲劑、油漆等含揮發性物質或粉塵的物品。

六、有些病人會因運動誘發氣喘,尤其是較激烈的運動或在乾冷環境下從事運動,為預防劇烈運動和氣候變化誘發氣喘發作,可事先諮詢過主治醫師後使用藥物。

七、建議高發作、高危險等幼童接種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降低誘發氣喘發作。
本文作者:撰文�陳佳佳 諮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 施志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