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腳被蟲蛀了?原來是多汗惹禍

15歲男學生,平日喜歡運動打球,手腳也一直苦於多汗,尤其夏天運動鞋一穿整天,在雨天更是潮濕悶熱,某天腳上突然出現一大片像被蛀蟲蛀蝕過的凹洞伴隨惡臭,以為是香港腳,擦了藥物仍沒改善,至門診求助,診斷發現是罹患「掌蹠蠧蝕症」。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掌蹠蠧蝕症的正式名稱為「小凹狀角質溶解症」,一般簡稱「蠹蝕症」,因足底病灶看起來很像被蛀蟲蛀蝕過的木頭而得名。

致病菌種主要為棒狀桿菌屬的細菌,易在經常潮濕的足部大量繁殖,分泌角質溶解,溶解皮膚角質層,造成足底出現小凹洞,並產生具惡臭的硫化物。多半是侵犯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較少引起發炎反應。好發於足底承受體重的前腳掌、腳趾及腳跟。

常見症狀?鄭惠文說,因為患部長期受潮,呈現白色浸軟斑塊,其上分布最具特色的小凹洞,並伴隨著惱人的腳臭,常見於有多汗困擾者。多汗是汗腺過度分泌的疾病,好發於腋下、手掌及腳掌,易受環境、情緒與溫度,造成汗腺過度分泌汗流不止,使得身體局部常處於潮濕的環境。

多汗症的發生原因可分為兩類:
(1)原發性:此類佔大多數,主要是因交感神經反射的亢進而引起異常排汗反應,而造成汗水量過多,發生最多的是在手心、腳底及腋窩這些汗腺分佈較多的地方。
(2)繼發性:大多因代謝性疾病或藥物等造成,如糖尿病、低血糖、甲狀腺疾病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下垂體或下視丘的病變。

治療方面,鄭惠文表示,罹患掌蹠蠧蝕症者,施以一日兩次塗抹治療棒狀桿菌的外用抗生素,通常一周即可見效,嚴重者亦可配合數日口服抗生素。有多汗困擾者,可局部使用止汗劑,抑制出汗藥物,或口服抗膽鹼激素(anti-cholinergics)、肉毒桿菌素注射等,來改善多汗的情況。

鄭惠文提醒,有掌蹠蠧蝕症者,就醫治療後,日常照護應保持足部乾爽,襪子濕了要勤換,準備兩三雙布鞋交替穿,或是改穿涼鞋,避免再度復發。倘有多汗困擾者,應儘早就醫治療,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本文作者: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皮膚科主任 鄭惠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