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聽見希望!亞東醫院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

您可能不知道,先天聽障的寶寶,只要在一歲以前開刀裝置人工電子耳,其聽、說能力幾乎可與正常人雷同;然而百萬元的龐大醫藥費,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的。爲了聽障兒在金時間接受治療,亞東醫院、明倫基金會和政府,將一起打造「聽見希望」醫療工程,以每年提供12名6歲以下聽障兒高額補助金的方式,幫助他們儘早拾回生命中的春天。亞東醫院5/15在記者會中,宣佈啟動「聽見希望」計畫,由明倫基金會每年補助12位6歲以下、辛苦家庭的聽障兒接受手術︰

低收入戶的聽障兒可望免費裝置電子耳,合於補助條件的病童,也能享有50-80萬元不等的補助金額。明倫基金會每年編列四百多萬元的補助經費,亞東醫院則由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醫師執行手術。陳光超醫師是國際級頂尖電子耳手術專家,目前已經以零感染率的完投成績,執行超過500例人工耳蝸手術。

「聽見希望」計畫內容


記者會當中,電子耳專家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陳光超主任也親自解說病例,並解釋人工電子耳的使用原理。陳光超醫師表示,很多聽力有問題的人,常常抱怨使用助聽器沒有多大的效果,造成這樣的原因,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個是助聽器沒有配好,另一個原因就是病人的聽力損失太嚴重了,導致助聽器幫不上忙。這個時候就只剩下人工耳蝸,可以讓這些有重度或者極重度聽力損失的病人,再度聽到聲音。 

人工耳蝸也是助聽器的一種,差別在於人工耳蝸需要藉由手術,把電極放到耳朵裡面去。傳統的助聽器無法將高頻的聲音補償到讓人聽得清楚,造成使用者抱怨助聽器只能讓大家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清楚。只有人工耳蝸可以讓重度聽障的人,在高頻區域也能夠聽得清楚。它適用的對象,從六個月大的小嬰兒到百歲人瑞都可以安裝。只要身體的健康情形適合全身麻醉就可以做。甚至內耳有畸形的人,只要他們有聽神經及部分耳蝸的發育,裝了人工耳蝸也會有相當的效果。

對於那些一出生就聽不見的小朋友,我們稱為「語前聾」的病人,手術的時機跟結果有密切的關聯。越早開刀,手術後的結果越好。一般而言,兩歲就開刀,聽障小朋友可以跟普通的小朋友聽的一樣好。 但是一歲就開刀的話,聽障的小朋友不僅可以跟普通的小朋友聽的一樣好之外,還可以跟他們說的一樣好。為了及早發現聽障兒童,所以我們要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檢,這樣我們才能及早處理聽障問題,讓他們能夠像普通的孩子一樣的正常學習。

小檔案:

●台灣目前一年約130人需要作人工耳蝸,其中80-100例為新生兒。國外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70%是成人,台灣則有90%為六歲以下兒童,顯見國人比較願意投資醫療在孩子的身上。

●治療成效:

1. 最佳開刀期是在嬰兒10個月左右。
2. 於2歲以前開刀,聽力與普通人雷同;1歲以前開刀,聽和說與普通人雷同;先天聽障七歲以上手術成效不佳,後天聽障者手術時機不受年紀影響。
3. 門診評估檢查時間兒童約一天(1~2次)、住院時間約3天,開完刀隔天開機,後續追蹤一年。

●後續治療

1.後續需要聽力、語言治療(約四年)。以每周排課,每周排課一次以上。
2.台灣有語言訓練的孩子97%,可接受一般學校教育,長大後亦能進入主流社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台灣目前只補助兩耳聽障極重度兒童中的其中一耳,另一耳多以家庭自付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