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防範代謝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患者更須注意

代謝症候群是指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一群代謝危險因子群聚現象,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警訊,需要提早注意及治療。目前我國衛生署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為以下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
2. 高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舒張血壓(DBP)≧85mmHg。
3. 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
4.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
5. 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

圖片來源:by Surachai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其中血壓(BP)、空腹血糖值(FG)等2危險因子的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導致血壓或血糖檢驗值正常者。依據衛生署2007年台灣地區的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20歲以上為19.7%(男20.3%,女19.3%),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

而相對於一般族群,思覺失調症患者得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根據2009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醫師等人的調查,我國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4.9%(男31.5%,女38.9%),較一般族群提高近一倍。因此,代謝症候群更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密切注意的問題。

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柏妤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好發因子除了與一般族群相同的常見原因,例如過量攝取飲食、運動量不足等之外,思覺失調症患本身可能傾向與糖尿病等代謝疾患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此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亦可能增加代謝症候群好發機率。

她解釋,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疾患,統計顯示未服藥的患者,思覺失調症復發機率為約以每個月增加10%的風險累積。同時,思覺失調症也是一種廣義的神經退化疾病,未經治療的病情或反覆發病均可能導致神經退化,認知功能退化,成為個人及社會的重大損失。

現今最有效的急性控制及預防復發治療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穩定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狀態下,70%的病患能產生治療療效,停用藥物者一年內不復發的機會約為12%,而維持治療者一年內不復發的機會提高至88%,而停用藥物者五年內復發機會是穩定服藥者的5倍。因此,長期穩定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可以說是思覺失調症治療的碁石。

然而近年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有較高的可能性產生代謝副作用。所幸,目前抗精神病藥物中亦有代謝副作用較低的藥物可供選擇。但患者因為個人體質不同,有時僅對少數的抗精神病藥物產生療效,而此時若此藥物正好是代謝副作用較高的藥物,便產生臨床上棘手問題,需要患者、醫師及照顧者共同討論出最可接受的治療方式,搭配密切的臨床代謝監測及飲食運動的調整,切勿自行停藥。

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聯合共識指引建議,思覺失調症需定期監測體重、腹圍、血壓、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脂肪。該院已於醫療常規中納入對患者的代謝指標監測,有需要者亦會進行內科醫師、營養師及運動治療的轉介。

陳柏妤提醒,病患宜保持均衡飲食,減少高糖分高熱量食物攝取。進行適當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至少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定期測量腹圍,根據顯示,腹部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是一般人的4到6倍。宜戒菸,因為增加血管硬化及血管內發炎的危險,與代謝症候群有加成作用,代謝症候群患者合併抽菸則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藥物的影響,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代謝症候群也受個人體質因素影響很大。某些患者即使服用最易產生代謝副作用的抗精神病藥物也不會產生代謝症候群,反之亦然。因此,尋找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代謝症候群致病機轉可能有助於解決臨床上的棘手問題。

該院最近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控制組,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思覺失調症患者血中的食慾素(orexin)較高。而在服藥的患者身上,服用代謝副作用風險較低的抗精神病藥物者其食慾素(orexin)較高。綜合分析顯示,食慾素(orexin)對代謝症候群可能具有保護作用。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代謝症候群致病機轉。相關結果目前已發表於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年會。

陳柏妤表示,由於代謝症候群是許多重大疾病的警戒狀態,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更是重要問題,需要特別留意。思覺失調症患者宜與醫師密切合作,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促進健康。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社區精神科 陳柏妤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