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房顫動全解析:識別、治療與生活調整的關鍵策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其發作的持續時間和頻率,AF可分為幾種類型。以下是一篇為台灣民眾量身定制的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心房顫動的成因、分類、症狀、診斷、治療以及生活習慣調整建議。

心房顫動的成因與分類

心房顫動可依照發作持續時間和頻率分為以下類型:
  • 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F):發作自動結束或在七天內經治療結束。
  • 持續性心房顫動(Persistent AF):發作持續超過七天,需藥物或電擊復律(electrical cardioversion)治療。
  • 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
  • 永久性心房顫動(Permanent AF):患者和醫師決定不再尋求節律控制策略。

心房顫動的症狀與診斷

心房顫動的症狀範圍廣泛,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典型症狀包括:
  • 心悸
  • 心跳過快
  • 疲勞
  • 虛弱
  • 頭暈
  • 直立性低血壓
  • 運動能力下降
  • 頻尿
  • 輕微呼吸困難
某些患者可能有更嚴重的症狀,如休息時呼吸困難、胸痛、昏厥或近昏厥、中風或其他全身性栓塞事件、心衰竭症狀。

診斷心房顫動時,醫師會詳細詢問症狀、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尤其是心血管系統的檢查。心電圖(ECG)是診斷心房顫動的關鍵,通常會顯示無規則的心率和缺乏清晰的P波。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m)則用於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

心房顫動的治療與管理

心房顫動的治療包括節律控制和心率控制。治療方法取決於心房顫動的類型、症狀嚴重程度、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個人偏好。
  • 節律控制:透過藥物治療、電擊復律或導管電氣燒灼術(Catheter ablation)等方法恢復和維持正常心律。
  • 心率控制:使用藥物(如β-受體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或digoxin)降低心率,改善症狀。
此外,所有心房顫動患者都應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和其他栓塞性事件。

生活習慣調整建議

  • 限制酒精攝取:減少或完全戒酒可降低心房顫動復發率和持續時間。
  • 體重控制和增加體能活動:這些措施可改善心臟結構,減少心房顫動負擔,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 定期追蹤與評估:定期評估抗凝血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根據症狀和心率控制情況進行調整。
在治療心房顫動的過程中,除了醫療治療的配合外,生活方式的調整對於控制症狀和減少復發風險同樣重要。患者應注重日常飲食和活動的調節,減少酒精攝取,保持適當的體重和體能活動,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

此外,定期的醫療追蹤對於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計劃以及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的併發症至關重要。醫師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期檢查心臟功能,評估抗凝血治療的需要,並根據需要調整藥物治療。

總結而言,心房顫動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其治療策略應綜合考慮個體化藥物治療、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定期的醫療追蹤。通過這種多方面的綜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減少復發,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