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每日醫學指南》是是非非話「膽結石」

文�宏恩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一、膽結石是否會自行消失?

通常來說,膽結石是不能自行消失的。雖然如此,在過去有某國外醫學
中心對於膽結石罹患者進行長達兩年的追蹤檢查中,卻發現其中有1%的
膽結石罹患者竟然其結石自行消失;但某些臨床醫師則質疑這項研究的
結論,因為該研究所用以追蹤檢查的工具卻是較不靈敏的「口服顯影劑
膽囊X光攝影檢查」,而卻非敏感度高達98%的「超音波掃描檢查」;
反之,最近另外在國外又有兩家醫學中心對於在懷孕中發現罹患膽結石
的孕婦,利用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來追蹤其膽結石罹患者,亦發現其中
有三分之一的膽固醇性膽結石(尤其是直徑小於半公分以下者)亦會有消
失的現象。

雖然如此,在台灣地區絕大部份的膽結石的主要成份都是含有「鈣鹽」
以及「膽紅素」為主成份,而並非如西方人是以「膽固醇」為主成份的
膽結石,因此絕大部份的膽結石是無法自行自然消失的,而一旦膽結石
罹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症狀時,則膽囊摘除術的手術治療是其唯一最佳的
選擇。

二、在臨床上無症狀的膽結石是否非得開刀不可?

由於近年來「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的盛行,使得某些在臨床上無症狀
的膽結石罹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事實上,這些無症狀的膽結石
在往後的定期追蹤檢查中,亦不會呈現任何症狀的。在國外某個學研究
中心在其長達25年的長期對於這些無症狀的膽結石罹患者的腹部超音波
掃描檢查中,結果發現其中僅有20%會呈現臨床症狀及表徵。

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可以將無症狀的膽結石罹患者分為兩大類,一是永
遠不會呈現臨床症狀的,一是將來會出現臨床症狀的(通常是在追蹤檢
查的前五年內便會出現);雖然如此,會出現臨床症狀的膽結石罹患者
在前五至十年中,其臨床症狀的發生率約在每年1-3%之間,但在往後的
追蹤檢查中,其出現率則降至0.1-0.3%之間;而其每年發生膽結石的合
併症如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胰臟炎、敗血症或者膽囊炎壞疽的發生率
亦僅有0.1%。

由此而言,對於某些健康狀況良好的膽結石罹患者而言,預防性的膽囊
摘除術的建議,並沒有那麼迫切的需要,雖然如此,對於某些高危險群
(如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罹患者)在膽結石的自
然病史中,或許會衍生敗血症而危及生命,這些個案則需要慎重考慮預
防性的膽囊摘除術治療的必要。

三、「膽砂」是否將來亦會衍生膽結石?

在臨床上,所謂「膽砂」指膽囊黏膜本身所分泌的黏液與膽汁成份中的
顆粒混合而形成的。而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由於膽囊本身的收縮發生障礙
,而使得膽汁的排空較差,因而衍生「膽砂」的現象。

在臨床上,某些個體習慣過度空腹太久,或者腸道的膽囊收縮素分泌的
缺少,而使得膽砂衍生出來。雖然某些膽砂罹患者會自行消失,但是卻
有極大多數的膽砂罹患者將來會衍生膽結石的病症。因此,在臨床上「
膽砂」亦是形成「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但是「膽砂」亦可由膽囊管排
泄出去,而由此避免「膽結石」的形成。

四、膽結石是否可以用體外震波碎石來治療?

雖然在臨床上,腎結石可以體外震波碎石來治療,但是體外震波碎石對
於膽結石罹患者而言,並沒有那麼令人興奮的成效。在理論上,膽結石
被震波碎石後,其細小結石或許在流經膽囊管(膽囊與總膽管相交通的
管道)時,會因狹窄而發生阻塞的現象,使得罹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突發
性劇烈的「膽絞痛」的症狀。

此外,膽結石在體外震波碎石後,亦必需要再輔助以溶石藥物的長期服
用,但在台灣地區的膽結石的主要成份並非膽固醇,因而溶石藥物的長
期使用,顯然沒有多大的功效。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