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表演藝術傷害之介紹:【舞蹈傷害及音樂傷害】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周清隆醫師

表演藝術包含了舞蹈、音樂、戲劇等,這些特殊的行業,在練習及演出
時,都有機會造成身體的受傷,而需醫療照顧,例如:芭蕾舞、現代舞
或國劇、歌仔戲的一些動作,常導致下肢肌肉骨骼的傷害;鋼琴、提琴
及打擊樂的演奏者常有上肢之受傷;吹奏樂器者有呼吸系統,牙齒的問
題,另外聲樂家及國劇之吊嗓子也常造成聲帶的病變。


在心理問題上,壓力指數於一百三十幾種行業中,音樂家之壓力點數高
居第五,排名於警察、消防隊員及律師、醫師之前,舞者常有飲食的心
理障礙,永遠覺得自己太胖,故也有些造成精神性厭食症的。
因篇幅之
限,今現就舞蹈傷害及音樂傷害作一探討:

【舞蹈傷害】

舞蹈結合了運動與藝術,練舞者常需在關節活動範圍內作快速激烈重覆
的動作,甚至作超出範圍的動作,故易傷及肢體或軀幹。按教育部標準
,目前國內的舞蹈系科,課程包括 :芭蕾舞、現代舞、國舞(內有國劇
及國術的一些動作)。國外的舞蹈傷害研究多偏重芭蕾。因其動作規律
,且歷史悠久,較易研究。國舞之訓練則為國外舞蹈學校罕見的,民間
的舞蹈訓練班另有韻律操、爵士舞、現代舞,其受傷型態又異於舞蹈科
系學生之傷害。私人所設授課無標準,良莠不齊,以致有些學生在接受
正規舞蹈訓練前已因練習不當而受傷,此傷若未經完整復健,常易於練
舞生涯中屢次再犯。

 另外Klemp對職業芭蕾舞者的調查,不論男女,
 受傷最多在踝部及膝部的韌帶。
 Micheli發現背部傷害以男舞者居多。
 Nixon報告:舞蹈對頸部及上肢造成的傷害較少,且很少造成殘障。

 關於適合開始習舞之年齡,
 Sammarco曾提出:北歐9至12歲,南歐8至10歲 ,
 至於芭蕾中的〝Pointe〞之踮腳動作,
 因考慮小孩的足部肌肉、韌帶尚未發育成熟,
 平衡協調能力不足,故在12歲前不許練習以免受傷。


在台灣多憑授舞者經驗,有時應乎家長要求,以至男孩8至12歲,
女孩3至10歲便開始練舞。綜合國外專家統計及筆者從事舞蹈傷害
15年的經驗,影響舞蹈傷害之原因大約可歸納為下列九點:

 1.開始習舞的年齡
 2.課程的內容與次序:國外多把術科安排於下午
 3.練習時數過長,次數過頻:使用過度造成慢性傷害
 4.不當的技巧
 5.暖身不足
 6.心理狀況不佳:不專心、排斥
 7.先天性畸型:扁平足、長短腿、青蛙肢、脊柱側彎
 8.練習及演出場地不良,裝備或舞鞋不良
 9.受傷後處置不當或復健不完整

接著我們來注意一下與芭蕾動作有關的解剖觀點:在〝Pointe〞的動作
,足部踮起後須將體重全承放大趾,第二、三趾,此動作要求第二趾,
踝部與膝部位於同一重心線上,而將足背拱出,有些人為了追求拱出之
足背,刻意去拱足踝部,則容易受傷。

另有些人技巧錯誤,將重心偏移至大趾,使足部成外旋(abduction)在
舞蹈上常用的口語稱為〝sickle out〞,意即足部像鐮刀般鉤向外側,
這種動作常導致舞者大趾扭傷。

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及姆囊尖腫(bunion),若重心偏移至三、四
趾成內旋(adduction)及內翻(inversion)即〝sickle in〞的位置,則
易傷及三、四、五趾,也易造成踝部扭傷。

在基本動作足部的五個位置上,皆需作髖關節外轉,並放鬆膝部的動作
,〝turn out〞,此時若髖部太緊或不會運用臀部深部的迴旋肌肉來作
外轉動作,而以足部撐地,將膝蓋外轉,則需易形成髕骨軟骨軟化之症
狀。

在〝Plie〞的屈膝動作中,半蹲的膝蓋與足尖應在一線上。若是髖太緊
,柔軟度不足,舞者常會使膝蓋偏前,並使腰椎受傷。

膝關節主要動作乃是屈曲及伸展(flexion,extension),過度的外轉,
常使髖骨往外側偏移。加大髕骨外側區與股骨磨擦的機會,故易導致髕
骨亞脫位或磨損。

在〝Arabesques〞的後抬腿動作,若軟度不佳而以骨盆外翻作代償,
使脊椎及腰部肌肉處於不正常的扭轉狀況,或將腰椎後挺壓成一銳角,
皆易傷及背部。

現代舞的學派繁多,技巧要求各有特色,Martha Graham極重軀幹往天
空延伸,稱之為〝contraction〞,須將腹肌收縮,並將整條脊柱儘量
延展,可是有些舞者在不能放鬆其他肌肉情況下常會使背部肌肉過度收
縮,故門診常見脊椎旁肌扭傷者。Jose Limon將contraction動作柔軟
化後,此部份的毛病便減少。Mary Antony更有一些配合韻律的持續跳
躍並轉圈的動作,使下肢承受很大的衝擊力,此亦是舞者受傷以下肢居
多的原因。

在許多拉筋動作的柔軟度訓練中,大腿內收肌,半腱肌,縫匠肌都易拉
傷,即俗稱的騎士的扭傷(rider’s strain) ,為舞者大腿部受傷之主
因。太極拳動作或國舞中蹲馬步動作及各種半蹲的變換動作,常加重膝
部受傷發炎的機會,另外這種要求重心下降的強化下盤肌肉使用方式與
芭蕾要求往上飛昇的使用肌肉方式相矛盾,故有些舞者在混淆情況下也
易造成肌肉扭傷的問題。至於肩部及上肢的傷害在一般舞者較為少見,
若干耍彩帶或特殊舞蹈道具,或抬舉其他舞者情況下,肩部的迴旋肌易
拉傷。在國劇動作的倒立或空翻訓練,有些人易傷及腕部三角纖維軟骨
、舟狀骨或橈骨、尺骨之生長板。肘部也有較多似投手狀態之骨性軟骨
炎。

茲就較常見的舞蹈傷害種類簡述如下:

 一、踝部韌帶受傷:外踝的三條韌帶─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後距
   腓韌帶,內踝的四條三角韌帶。其中以前距腓韌帶拉傷最為常見
   ,較嚴重者有完全斷裂,甚至牽扯性骨折的,常導致日後踝關節
   不穩定,而易屢發性扭傷。

 二、外踝內踝骨折,多是扭傷嚴重情況下引起。

 三、跟腱炎或跟腱斷裂:多是過度使用引起,有些舞者跟腱太弱無力
   ,有些跟腱太緊太短,都是加重發炎原因。

 四、距骨骨疣(Os trigoneum或Stieda’s process)併距骨壓迫症候群
   :
一般人即使先天有距骨骨疣也不一定有症狀,但舞者因經常作
   Pointe踮腳動作,故易對跟骨或脛骨後下端造成壓迫而產生疼痛
   的發炎現象。嚴重時會合併跟骨後滑液囊炎。疼痛性的距骨骨疣
   在照X光時,記得讓病人保持勾腳成中立位置時照側面照,而非
   一般腳踝側照之蹠屈位置(plantar flexion),否則骨疣部位會被
   跟骨擋住而看不清楚。同時請親自看片,因為X光的報告通常打
   正常結果,這個壓迫症候群的壓痛點不同於踝部韌帶扭傷或跟腱
   炎,或滑液囊炎,故需小心鑑別診斷。

 五、屈姆長肌腱狹窄性腱鞘炎:通常也是過度使用引起的慢性發炎,
   在內踝距骨下關節處有壓痛點,有時超過半年至一年,在跳躍及
   踮腳時更痛,有時會有嘎聲或形成板機趾,這種情況保守療法常
   不理想,而需開刀治療。

 六、拇趾外翻及姆囊腫(bunion):有些調查認為舞蹈不會加重拇趾外
   翻,但在先天性第一趾蹠骨較第二趾蹠骨長的舞者,在穿芭蕾舞
   鞋作踮腳時。因長期受力不均,故有些調查認為這種情況姆趾外
   翻加重,並形成關節炎及滑液囊炎。

 七、疲勞性骨折:多發於蹠骨及腓骨末端8至12公分上部位。

 八、足底筋膜炎:在扁平足或髖外翻不足而以膝及足外轉(eversion)
   作代償性動作的舞者較常見。

 九、種子骨發炎或骨折:在大趾下之兩個種子骨,過度蹬腳或地板太
   硬時常會發炎,嚴重者造成破裂,以至連走路都痛。有骨折者即
   使開刀取出骨碎片,日後因刀口結疤纖維化的結果,舞者在穿芭
   蕾舞鞋時仍常會疼痛,無法作正常Pointe動作。

 十、膝部韌帶受傷:膝部的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外側側韌帶,
   內側側韌帶都有拉傷拉鬆。甚至斷裂者。嚴重者需開刀作重建手
   術,再加上二至三個月復健。

十一、跳躍膝:股四頭肌腱炎或膝髕骨韌帶炎,都是跳躍動作過多,或
   蹲立動作過多引起。

十二、腓腸肌腱炎或撕裂:較常見於暖身不足之不協調動作。

十三、大腿肌扭傷: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內收肌
   、縫匠肌,都有機會拉傷 。

十四、髖響骨:前方的疼痛多為腰髂肌太緊,磨擦股關節之韌帶或小轉
   子引起;側方的疼痛及嘎響聲則多因腸脛束太短太緊,磨擦大轉
   子 (greater trochanter )引起。
   若保守療法失敗,則需開刀治療。

十五、坐骨結節炎及尾骨疼痛或骨折:因舞蹈常有機會跌倒,臀部著地
   ,而直接撞擊這些部位,造成挫傷或骨折。

十六、腸薦關節扭傷及脫位:因腿後舉不足,而以旋轉骨盆作代償動作
   ,使腸薦關節受到不正常的壓力所形成,但更多情況是來自腰椎
   病變之轉移或反射痛。

十七、腰部椎間韌帶或棘上韌帶扭傷。

十八、腰椎椎體解離(lumbar spondylolysis )及
   椎體滑脫(spondylolisthesis):

   外國統計在舞者族群中有近一半的人有椎體解離,但大部份無症
   狀。但有些舞者症狀會時好時壞。尤其下腰動作(腰椎過度伸展)
   較多時。

十九、椎間盤凸出併神經根炎:此毛病並非舞者特有,但男舞者常須舉
   人,故發作機會較女舞者多。


【音樂傷害】

音樂傷害中以器樂演奏者受傷較多,因演奏樂器時,手部小肌肉常需長
期快速動作,或為了作複雜高難度動作時,須作出超乎關節活動範圍或
人體工學的動作,都容易受傷,其他練習時數過長等因素類似造成舞蹈
傷害的原因。

但音樂傷害之急性傷害較少。一般都是過度使用,超過組織所能耐受程
度,而引起的發炎狀況,常見的症狀包括:上肢酸痛麻木或感覺異常、
肌無力或萎縮、靈敏度降低、出現不自主的痙攣動作。

過度使用症候群較常發生之部位及病變如下:

 一、腕道壓迫症候群:(carpal tunne1 syndrome)腕部常作過度屈曲,
   過度伸展或過度尺側偏移或橈側偏移姿勢下,長期演奏樂器或過
   度活動,都會在腕部壓迫正中神經,有些甚至壓迫到尺神經。

 二、肌腱炎及腱鞘炎。

 三、伸拇肌腱及拇外展肌腱炎 (de Quervian’s syndrome)

 四、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五、板機指

 六、局部張力異常:手部或臉部肌肉不自主動作或顫抖,類似肌肉痙
   攣,但在演奏時出現此症狀常造成極大困擾。今原因不明,嚴重
   者須打肉毒桿菌毒素神經阻斷術。

 七、肌筋膜炎疼痛症候群:(myofascia1 pain syndrome)很多樂器演
   奏者,因身體姿勢不正確,以致用來演奏的小肌群也被用於維持
   身體穩定及平衡,或持續不對稱的收縮肌肉或多處肌肉過於緊張
   ,而使肌肉血液循環不良,廢物堆積,產生許多頭部、上背部、
   手部壓痛點,較常見部位為斜方肌、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頸夾
   肌,菱形肌、脊椎旁肌、手腕之伸展肌群或屈曲肌群,這些疼痛
   除了壓痛點,另會產生遠端轉移痛,症狀嚴重者可影響睡眠品質
   ,無法進入熟睡期,以致白天精神不濟。

   目前精神醫學亦將之歸為身心症之一,故患者常伴有壓力症候群
   、焦慮、沮喪,人格異常等。此一症狀不但在音樂家,即在舞者
   亦是常見的症狀。

治療方面,在急性的軟組織受傷,與運動傷害處置類似,冰敷、休息、
壓迫、抬高、輕度伸展動作。急性期過後再作熱敷、水療、電療、超音
波、短波等,再輔以復健運動來增加柔軟度、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
肌耐力,另外視病患從事項目,強化其功能訓練,例如一些協調,反射
或特殊技巧訓練。

最後要回到其原來的表演項目前,一定要採漸漸增加練習次數,時間的
方式,伴以(每練習30分鐘休息5分鐘)間歇性休息及冰敷,絕不可驟然
回到受傷前之激烈程度或練習時數。
本文作者:周清隆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