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生命永訣之腳本 談面對親人過世的壓力適應

文�高醫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部 許家璋主治醫師

無論是遭逢親人長年臥病後往生抑或是驟然辭世,死亡與失落的陰霾總
是籠罩在生者的世界裡,如何面對親人過世是生命中必修的課題。儘管
人們哀傷的反應形式不一,悲傷失落的心理歷程卻大抵相同,大多在哀
慟反應過程中自我療癒,僅有部分存活者遭遇延宕過久的哀傷期,或是
陷入病態性反應、嚴重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急性精神病反應。

通常人們在面臨失落喪痛之後的一、二年內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面臨失落的數小時至數週內是為第一階段:在情緒方面,有情感上的休
克感或麻木感、冷漠、焦慮;在行為方面,呈現坐立難安的反應;在認
知層面,會極力否認死亡的發生、困惑、對外界刺激的注意力及反應能
力下降;在身體方面,食慾下降、失眠、全身酸痛、倦怠感。

面臨失落後的數週至一年左右是為第二階段:在情緒方面,先前的麻木
感及焦躁程度下降,繼之而起的是鎮發性的情緒低落、哭泣、憤怒;在
認知層面,注意力及記憶力依舊不佳,開始覺察失落是不可回復的變化
,反覆回憶逝者及生活點滴,怪罪自己種種不是;在行為方面,喪失個
人興趣,活動力減退、社交退縮,在日常生活中找尋逝者蹤影;在身體
方面,睡眠障礙慢性化、食慾差、容易疲勞。

面臨失落後的第二年期間是為第三階段:在情緒方面,日趨平穩;在認
知方面,較能適應孤單,逐漸發展出新的角色和自我概念,能獨自應對
外在生活困境;行為方面,學得新的角色功能及技巧;身體方面,除偶
發的睡眠困擾外,倦怠感逐漸消失。

大抵哀傷反應循上述形式及過程是為常態反應,透過此一歷程可以讓生
者在宣洩情緒、認知及角色行為重整中,在心裡告別逝者並重啟後續生
活腳本。把死亡視為生命永訣的文化裡,生者透過葬禮、祭拜過程時唸
唸有詞地交代現況或祈求庇佑、或透過書寫寄往天堂的信件可以讓生者
跨越死亡限制,了卻和逝者間未完成的遺憾,包括未完成的對話、未完
成的情緒表達等;協助生者穩定的生活作息可以減緩生理症狀的不適,
過量飲酒及藥物濫用反而阻礙哀悼反應的進行;重要親友的陪伴、情緒
支持可以彌補失落的缺口,然而強求節哀卻是阻礙生者心理調適的進行


陷入長期或極度悲傷的憂鬱反應、甚或有共赴黃泉的憂鬱患者,或是過
於平淡、情感表現不一致的哀傷反應,或是持續出現幻覺等精神症狀的
反應,或是目睹災變驟逝的倖存者,大抵需要由專業人員介入評估及處
置,以便導入哀傷常軌,面對未來人生。

資料來源: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十期
本文作者:許家璋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