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暴力行為 害人害己 發揮正義,一起「反暴力」

急診室顧名思義就是處理急症之處所,因此急診室設置「檢傷人員」,以負責「分流」就醫的民眾,目的在快速評估病人把關病人看診的先後順序,讓嚴重的病人先看,輕的病人後看,例如:危急病人優先處置,普通感冒…等輕微病症須排隊等候一段時間,針對不同檢傷等級的病人,設有建議在多久時間內完成看診的共識,這和門診看診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大多數的病人及家屬並不了解輕症病人或家屬常常覺得等候時間過久,無法耐心等待就診,所以大多數前來急診就醫的病人會認為自己的傷勢或病情很急、很嚴重,殊不知急診還有更危急的病人,這樣的認知差距,造成民眾來到急診,卻發現還要花上幾個小時等待時,就容易產生衝突,甚至暴力事件。 
 
急診室,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線,一旦遇到突發狀況或是暴力事件,都會干擾醫療業務的進行,猶記得有一次,醫師在急救車禍造成多重創傷的病人,突然有位不耐等候的病人從床上一躍而下,大聲咆嘯,大鬧護理站,要求醫師立即看病,大家不得不停下手邊工作處理,這麼一鬧時間拖得更久,再反過來想,如果躺在急救?

上的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時,又是做何感想?急診暴力事件其實存在已久,而施暴者除了一般激動憤怒的就診民眾、家屬外,也可能來自幫派衝突、酒精、藥物濫用或有暴力傾向的病人…等。過去,醫療人員秉著救人為先的想法,即使遭受言語或肢體暴力對待,多半選擇息事寧人,認為急診暴力事件是工作的一部份,但這些表面上看似只影響到醫院或醫療人員的暴力事件,事實上卻和所有民眾的就醫權利息息相關。因為醫療人員即使身體沒有受傷,往往也會有害怕、生氣、無助、羞愧、挫折、焦慮…等情緒反應,不但延遲所有病人的照護進度,也影響工作品質,長久下來甚至造成醫療人員離開工作職場。況且,醫療專業是一個需要高度依賴經驗的工作,試想如果有經驗的醫療人員紛紛出走,未來留在臨床上的都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失去了傳承與討教的標竿,那樣的醫療品質實在令人擔憂。 
 
因此,民眾若能發揮正義,共同「反暴力」,更重要的是勿讓自己或家人成為暴力事件的製造者與受害者,使醫療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尊嚴得以維護,也保障病人自身的就醫權利,讓急診室充份發揮應有的功能,還給醫療人員安全的行醫環境,民眾放心的就醫環境。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急診室護理長 董育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