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圖解健康知識家
發燒了該怎麼辦?

發燒了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先了解體溫變化:

> 正常體溫為37℃
> 耳溫及肛溫:最接近人體中心溫度
> 與中心溫度相比,腋溫平均低0.8℃,口溫低0.5℃
> 額溫易受外界影響,可能低估中心溫度

🤒 發燒的定義

> 身體中心溫度達到38℃視為發燒
> 中心體溫在37.5℃到38℃之間,若伴隨其他症狀,也可能是低度發燒

🚑 發燒的處置

🧣寒顫:增加衣物或使用暖爐保暖
❄️身體發燙:冰敷降溫
👕出汗:擦乾身體,更換乾淨衣物,保持身體舒爽
🥤發燒會使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應補充水分及營養(心衰竭或慢性腎病限水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補充)
💊遵照醫師及藥師指示服用退燒藥物

發燒時,適當的自我照顧非常重要,但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尋求醫療協助。

相關新聞

你的肝正在求救?脂肪肝高風險族群必看4招逆轉關鍵
下背痛反覆發作?高頻熱凝療法助你擺脫長年疼痛
全口重建與植牙選擇大解析:拔牙或不拔?
告別傳統手術!清新微波療程無痛無疤,狐臭問題輕鬆解決
從番茄到健康:探索茄紅素的抗氧化效果帶來的健康益處
痔瘡治療新選擇:雷射消融手術讓術後無憂
咳嗽、喘不一定只是小感冒!小心「心肺共病」悄悄上身
生酮飲食揭秘:減重利器還是健康隱患?
職場女性突發暈倒,竟因為這個飲食習慣引發貧血危機!
血壓過高?得舒飲食讓你輕鬆應對
減肥不只是控制熱量!4種高飽足感食物助你輕鬆瘦身
疱疹性角膜炎的4大症狀與治療對策!延誤就醫恐讓你失明
改善睡姿,遠離腰痛!專家教你正確睡姿與寢具選擇
輪狀病毒來勢洶洶!嬰幼兒高風險族群,5大重點家長必知
哺乳可以喝咖啡嗎?中醫師破解產後飲食5大迷思
不再怕苦!5招讓你輕鬆克服中藥的苦味困擾
中醫透過調理體質,幫你延緩黃斑部病變惡化!
川普激進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市震盪,民生與健康危機如何應對?
大腸鏡檢查該怎麼選?帶你了解「無痛、減痛、傳統」三大檢查方式
緬甸強震致1700死!傳染病風險升高,世衛呼籲全球支援
凹痘疤不再是夢魘!專家解析四種痘疤型態與最佳治療方法
中年男性必看!專家建議從這7個日常習慣做起,預防攝護腺肥大
想改善掉髮?這些食物營養是你頭髮生長的秘密武器
薑黃:大自然的黃金寶藏,提升免疫力與全方位健康保護
正確攝取油脂,遠離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教你油脂攝取的撇步
鷹嘴豆:不僅美味,更是超級食物!為什麼它是健康餐桌上的必備食材?
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的隱形危機,如何透過運動與飲食扭轉衰退?
改善白帶問題:從飲食到生活習慣,中醫分享妙招
護髮產品怎麼選?搞懂這4大類產品,打造完美秀髮!
別等老了才補鈣!食藥署教你如何在黃金期存骨本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