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巴掌大早產兒太早補充副食品恐抑制「鐵質」吸收!

文╱台中童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許志煌

二十五年前,出生體重小於一千公克的寶寶存活率約二十%,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已經提升到五十至七十%,而滿三十二週的寶寶更超過九十%。因此有更多早產兒順利返家,使父母欣喜不已,不過拉拔小孩長大不易,而照顧巴掌仙子更令人費心。

出生週數小於三十七週的寶寶就是早產兒。許多早產兒,特別是二十八週以下者,可能需要在加護病房中住上一段時間。不過只要體重超過二千公克,餵食正常且體重增加良好,不需依賴醫院的維生設備即可出院,這時就要由父母負起養育的責任了。

首先是父母的心態問題。寶寶住院時父母只需探視,其他有醫師護士負責,然而出院後,一切都要靠父母來處理,而這群寶寶更脆弱,有併發症者可能還需使用氧氣或監視器來確保生命,對家庭的衝擊比足月寶寶更大。因此建議出院前,父母盡可能參與了解寶寶的治療過程,同時加強心理建設;當寶寶將出院前,先和醫護人員學習照顧技巧,並熟習急救步驟。

早產兒營養需求較足月兒高,每天每公斤需達一百二十大卡才能維持正常發育,並追趕足月寶寶的生長。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由於吸吮力較弱,媽媽需要更好的餵食技巧。當寶寶餓了就可喝奶,不需固定時間,但不要超過四小時不餵食,因此寶寶一天內可能會進食十次以上。許多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其實只要每天尿布濕六至八次以上,就表示水分及營養足夠。當寶寶矯正年齡超過四個月應考慮添加副食品,但一歲前不宜飲用鮮乳。

維生素D、E、K對早產兒十分重要,其中以維生素D較易缺乏。維生素D每日需求量為四百國際單位,缺乏時會造成鈣磷過低,骨骼發育不良,甚至發生骨折。因此周歲前最好每日補充綜合維他命。此外,早產兒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建議每日補充鐵劑,劑量為每公斤二至四毫克,持續補充至一歲。而鋅、銅及葉酸的添加也很重要。

如能注意寶寶的營養,一般會在兩歲時追上同齡兒童。但如在子宮中即有生長遲滯或出生後沒有出現追趕性生長者,很容易發展遲緩,需早期介入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能嚴重影響視力,需依眼科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此外,斜視也很常見,一旦滿九個月時還有斜視,可能是永久性的問題,需進一步矯治。而據統計,高達五%的早產兒有聽力問題,大部分醫院會在出院前為寶寶檢測聽力,但父母仍需注意其聽語反應。

此外容易混淆的是疫苗注射,疫苗注射是根據寶寶的出生年齡,而非矯正年齡,且需全程施打。其中卡介苗需足二千五百公克,B型肝炎疫苗需大於二千二百公克或出生滿月者才可注射。對於有神經併發症者建議接受非細胞型百日咳疫苗。此外,也建議家長,遠遊時最好攜帶寶寶的中英文病歷摘要,以備就醫所需。

太早補充副食品會抑制鐵質吸收

體重過低兒或早產兒容易出現貧血現象,但研究顯示含鐵食物對二十%早產嬰幼兒的血中鐵蛋白似乎幫助不大,雖然母乳含鐵質較少,但因為吸收度最高(約五十%),故可提供早產兒初期不錯的鐵質。但是含鐵質較多的含鐵奶粉,如要提供相同鐵質,就要三倍以上的攝取量,因為含鐵奶粉的吸收度只有三%∼九%而已。

當早產兒四個月大時,母乳鐵質就漸漸不足,研究發現,含鐵奶粉可維持早產兒血色素在12.4g�dl的水準,母乳居次為12.1g�dl,牛乳則只有11.7g�dl。因此很多學者倡議開始補充含鐵成分的副食品,但也有很多研究反對在四個月大補充,而是延至六個月大時再補充,原因是太早補充副食品反而會抑制鐵質的吸收。

另外,如果盲目補充大量鐵質,也容易造成早產兒免疫力下降,感染機率上升。長期餵食母乳應注意內含多元未飽和脂肪酸,比較會有紅血球脆裂的溶血,此時須適量補充維他命E。

目前對1500g到2500g的早產兒應提供2mg�kg�day的鐵劑補充,1000g到1500g的早產兒提供3mg�kg�day的鐵劑補充,小於1000g的早產兒提供4mg�kg�day的鐵劑補充。餵母乳的早產兒或體重過低兒透過副食品補充鐵劑時,應盡量在六個月後才進行,且應持續至十二∼十五個月大,而副食品最好選擇含維他命C成分,研究顯示含維他命C的補血奶粉或麥片比不含維他命C的補血奶粉或麥片,鐵質吸收度高四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