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難測女人心!非典型心絞痛,看了胸腔科說是三叉神經!

一位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多年的太太回心臟科門診拿藥,隨口問了一下醫師:

「我最近下巴酸痛的好厲害,看了神經科說是三叉神經痛,吃了一堆止
 痛藥也沒比較好,到底還可以看那一科啊?」
「如果你嚼東西時比較痛,或許可以看牙醫看看」
「可是我都是走路或爬樓梯才痛,休息就比較好吃飯反而不會痛耶!」
「那你胸口會不會悶悶的?」
「好像有一點,但沒下巴酸痛那麼厲害」
「我想你不用看別科了,趕快做個運動心電圖檢查看看吧!」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科吳志成醫師表示,這位太太的運動心電圖檢查出現心肌缺氧的現象,於是進一步安排心導管檢查,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明顯堵塞,故施以氣球擴張術治療,當她接受氣球擴張術治療時,果然又出現了下巴酸痛的症狀,治療完成後,她的下巴酸痛也就不藥而癒。

吳志成醫師指出,心絞痛是心肌暫時缺血、氧氣供應不足所致,發作時就像胸口壓了塊石頭、脖子被掐住一樣。多數人一個月頂多發作一、兩次,每次持續一、兩分鐘,較為輕微,且多在運動、情緒激動、吃了大餐後發生。這就是典型的心絞痛症狀,也就是心血管堵塞的徵候。

但是心臟病,不是只有胸痛而已!有的病人不會胸痛,反而是其他部位的痛較明顯。這是因為內臟引起的痛會轉移,導致病人感覺痛的位置跟實際引發痛的部位,有時不一定在同一處。若心臟病引起的痛往下轉移時,會出現上腹痛;若往上轉移時,會出現下顎痛、頸部痛,或沿著手臂內側出現手臂痠痛的症狀。正因為轉移痛的部位不一,一般人又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忽略了心絞痛的可能性。

根據醫學臨床報導,女性及糖尿病患者較容易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女性容易罹患的原因至今未明;而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糖尿病會產生神經病變,對痛不敏感,而使的病人可能有嚴重的心血管堵塞,症狀卻不明顯。一般而言,非典型症狀的心臟病患所佔比率較低,除了須靠醫師仔細問診外,患者平時要注意致病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家族遺傳、肥胖及缺少運動、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抽菸等。但是如果沒有危險因素,卻也不一定是心臟病,不要過度焦慮。不過,一般人如果無從考量起,有症狀時還是儘速求教醫生為宜。

吳志成醫師建議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及早接受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掃瞄等非侵入性檢查,以了解冠狀動脈阻塞的嚴重度;而症狀較嚴重、藥物治療效果不張,或非侵入性檢查嚴重度較高的病患,應考慮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檢查,甚至氣球擴張或支架置放手術治療,以免心肌梗塞發作,造成緊急生命危險的狀況,後悔莫及。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