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頸動脈支架─治療頸動脈狹窄與預防腦中風新利器!

毫無預警的眩暈昏倒或突如其來的單側肢體麻痺無力,小心是頸動脈狹宰所引發的暫時性腦缺血或腦中風症狀!目前藉由心導管置入頸動脈支架的手術不僅手術傷口就似打針一樣,更是治療頸動脈狹窄與預防腦中風的新利器。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的心臟醫療團隊近三個月來即為數位內頸動脈狹窄合併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的患者進行頸動脈支架手術,成功的為患者與家人帶來新生活。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表示,一名七旬婦人因為在家中突然昏倒就醫,經檢查發現右側內頸動脈已出現95%狹窄現象,因此造成暫時性腦缺血而突發暈眩昏倒,經置放頸動脈支架與治療後,四個月追蹤均無後遺症,也無頭暈、昏倒等症狀;另有一名八旬阿婆則因右側內頸動脈出現95%狹窄且合併左側肢體無力,經成功置放頸動脈支架後病情已改善;另一名七旬老翁則因雙側頸動脈狹窄,造成多次中風、神智不清、行動不便,經醫療團隊成功的一次於兩側內頸動脈置放頸動脈支架後,病人神智已較清楚、行動亦已改善且持續進步中。

而在心導管室進行的頸動脈支架手術,是在患者鼠蹊部穿刺一小孔,透過心導管與血管過濾網保護的情況下,在阻塞的頸動脈處置放頸動脈支架及氣球擴張術,藉此將已狹窄、硬化的頸動脈撐開,並形成新的平滑順暢的血管通道,以有效解決血管阻塞問題。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進一步表示,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且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每十二人就有一人發生過中風,其所造成的語言障礙或肢體行動不便,往往讓患者身心煎熬,也讓家庭與社會增加照顧的人力與經濟上的負擔。而國內有超過四分之一以上的缺血性中風患者,即是因頸動脈狹窄或阻塞所引發,且多半與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相關,以前需要外科手術刮除狹宰部位的動脈硬化斑塊組織,且需全身麻醉、住院期也比較久約需一星期。

所幸目前醫學材料科技及心導管技術進步,頸動脈狹宰已經可以改用頸動脈支架手術的治療新科技,其危險性已經與外科手術相當甚至更小,而且縮短住院療程至二、三天。頸動脈支架手術不僅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更是治療頸動脈狹窄與預防腦中風的一大利器,且台灣已於去年健保正式上路,這對於有需求患者而言是一大福祉。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也特別表示,頸動脈狹窄或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輕者會出現暈眩昏倒、單側肢體麻痺無力,嚴重者還會造成重度中風與猝死,但由於頸動脈狹窄缺乏症狀,所以無法自我檢測,只能藉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才能有效篩檢,因此建議年滿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抽菸習慣者,最好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此外民眾若出現眼睛視線不清楚、手腳麻痺無力或說話突然大舌頭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診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