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起床腳跟疼痛!勿輕忽足底筋膜炎

過年前免不了會進行家中清潔及採買工作。許多婆婆媽媽走路走久走多了,開始出現腳跟疼痛現象。尤其早上起床時更為明顯,此時應注意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圖片來源:by nenetus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政宜指出,足底筋膜是從跟骨結節內側向遠側延展多層纖維質腱膜,往前分別嵌入橫切跗骨韌帶、屈肌腱鞘、關節腹板和近端趾骨底部骨膜的軟組織。此筋膜反覆承受各式損傷而導致的過度使用傷害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的發生。傳統上將足底筋膜炎描述成局部的發炎反應,但近來相關研究顯示,軟組織的退化過程扮演了重要角色。

足底筋膜炎的發生率女性高於男性,兩腳都有可能發生,一般常出現於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或不正常壓力負荷(如高跟鞋)的情況,另外,過度肥胖、足部結構異常(扁平足或高弓足)、長短腳或阿基里斯腱太緊,也是常見危險因子。典型症狀表現包括了早上起來下床第一步或坐一段時間後起來足底的劇烈疼痛,但略微行走會緩解,走更久又加劇。當症狀出現且沒有適當診斷與治療,病況可能加劇,甚至經過一段時間引發其他部位包括腳踝、膝蓋、甚至腰部的問題,不可不慎。

林政宜表示,治療上應從根本原因下手,將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因子去除,包括要有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行走,避免赤腳或穿脫鞋行走,避免走在過硬的路面,鞋跟不宜太高,甚至鞋具可考慮選擇有適當足弓支撐與吸震能力較佳但不要太軟的鞋墊,都能有效避免症狀的惡化。配合上各方面的保守治療,例如:

1. 物理治療與伸展運動及輔具:包含了足底筋膜、腓腸肌/比目魚肌甚至更高位置腿部肌肉的伸展與肌力訓練。另外,深部熱能治療如短波或超音波及電療也能有效改善足底疼痛的症狀,恢復活動狀態。國外研究顯示,夜晚使用背屈區夾板也能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2. 藥物治療:包含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或普拿疼等止痛藥。若療效有限,可考慮類固醇藥物的局部注射。近來也有研究使用肉毒桿菌、血小板豐富血漿或高濃度葡萄糖溶液的局部注射療法,研究中發現對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也有其成效。

3. 對慢性頑固性足底筋膜炎,可考慮體外震波治療及手術治療。體外震波治療的優點是非侵入性,治療時間較短,副作用較輕微。手術治療上有傳統式切開與內視鏡微創手術等方式將足底筋膜作部分切除,其副作用術前必須仔細考量。

一般而言,若能找出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因子並加以去除,配合上物理治療與運動調整,臨床上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症狀改善。僅有少數病人在保守療法失敗的情況下需接受手術治療。因此林政宜提醒民眾,若出現腳跟足底疼痛的症狀,切勿輕忽,請儘速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防患於未然,減少併發症狀的可能。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復健科 林政宜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