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頭暈目眩』 姿勢性低血壓 改變動作應緩慢

最近,醫院門診中常發現許多年輕女性及老年人向醫師求助自己常因一個隨意姿勢的變化,頓時間感到一陣暈眩,尤其是老人家常有一個困擾,那就是每次從床上起來,或者從沙發上起身時,經常覺得頭暈暈的、眼前發黑、身體好像軟軟的,但趕緊坐下來休息一會後又沒事了,這些病患至醫院就診時總會問問醫師,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

深怕自己患有惡疾。童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德和表示,會有上述症狀一般皆屬姿勢性低血壓,但為了確保自己的健康,有任何病徵仍需至醫院求診以查明病因。

王德和說明︰我們用來判定姿勢性低血壓的標準,是當人由臥姿或坐姿站起來,收縮期血壓降低二十毫米汞柱以上,或者舒張壓降低十毫米水銀汞柱以上時就可能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姿勢性低血壓可能使腦部因血液供應不足產生各種不適症狀而需要就醫,這些症狀包括頭暈、頭重腳輕、眼前發黑看不見、聽不清楚、出汗、噁心、疲累、衰弱甚至昏倒,但如果沒有太嚴重的症狀,大部分並不需要治療。

只是姿勢性低血壓雖沒有嚴重致命或立即的危險性,但最大的危險在於老年人夜間起床如廁時,如因起身太快造成頭暈目眩而跌倒,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問題,這些危險是無法預測的。

王德和醫師也提到:姿勢性低血壓尤其容易發生在老年人,銀髮族們因退化影響自律神經功能變遲鈍,當姿勢變化時,自律神經無法很快反應,一時間可能造成腦部血液流量不足,其次,老年人或多或少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控制,而有些藥物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都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王德和醫師建議民眾,為了預防姿勢性低血壓的發生,可在平常從躺、蹲或坐著要站起來的時候,緩慢動作,不該服用的藥物儘量不要服用,下肢穿著彈性襪亦可改善下肢血液滯留靜脈之情況,如此可以減少及預防姿勢性低血壓的發生。

如果懷疑藥物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或最近姿勢性低血壓發生頻率增加,提高摔倒受傷的可能性,影響日常生活,就應該去看醫師。
本文作者:童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