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是什麼使你變形?顯然,「焦慮症」是需要治療的!

文�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育靖醫師

外在更迭,內心浮動,總會有些時候,我們失去了平衡,憂愁苦思應運而生,以速度征服者,謂之焦慮,靠重量得勝者,稱為憂鬱,隨著神經傳導遍及全身,症狀善變,滿腦子、滿心、滿腹……渾身都不對勁兒了。

焦者,心中急迫也。焦灼、焦急、焦躁,皆心緒憂煩如火焚燒。唐•杜甫•憶昔詩:「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慮者,擔心憂愁也。掛慮、憂慮、煩慮,盡心思攪結不得其解。《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焦慮者,則為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可以見得或焦或慮或焦慮都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自有人類,便有此般心境;自有文字,即有焦慮困擾。

「焦慮」,是個人面對心理上的挫折、困難、壓力時所呈現的心情反應,這種主觀的感受因人而異,統整來說,產生的身體症狀諸如肌肉緊張、容易疲勞、頭痛、呼吸急促、心悸、腸胃不適、睡眠品質不佳;心理症狀則有無法控制的擔心、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易發脾氣等。

焦慮是自然而然也無法扼抑的反應,在等待一個未知結果揭露的過程中,像考試放榜,男女情愛告白,抑或身體不適前往檢查、等著醫師宣判病情之前,難免會反覆揣想結果,擔心無法掌控未來,害怕過去的努力未能換取期望中的成果,恐懼失去,更恐懼自己沒有面對失去的能力。這樣的情形或多或少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或輕或重或長或短的影響,端看壓力事件大小、得到適當的支持和資源(譬如家人朋友的陪伴、醫療的協助等)與否、以及每個人的特質與適應力而不同。

淺淺的焦慮是一股推進力。譬如考試、比賽,或上台演講前,我們往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身體緊繃,有些人前一夜輾轉難眠,有些人頭昏眼花噁心腹絞,這些不適固然並不令人愉悅,卻是引發這些症狀的內分泌如腎上腺素等,正是上天藉由自主神經系統傳遞鏈帶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產生戰鬥的能耐,足以應付壓力,以在各種競賽或是表演場上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厚厚的焦慮是一種負擔。當身心不適的程度足以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時,我們會將它視為一種病態,需要治療。醫學上所謂的「焦慮症」便是指焦慮與壓力嚴重程度不成正比,壓力過後而焦慮仍持續存在,或即使無外在壓力卻依然感到焦慮。焦慮症又有較細的分類,「廣泛型焦慮症」和「恐慌症」是常見的典型。「廣泛型焦慮症」是指對許多事情過度擔心,自己也覺得難以控制,主要症狀包括靜不下來或浮躁不耐煩,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或腦中一片空白,容易發怒,肌肉緊張,睡眠障礙,在至少六個月的期間內,擔憂的時間多過不擔憂的時間。

恐慌症」則會一再產生強烈害怕或不舒服的感覺,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咒箝額,如鼎壓胸,來襲的症狀有心悸不安,渾身冒汗,四肢發抖,呼吸困難,頭暈噁心,以及害怕自己會失去控制、發狂,或害怕自己將要死亡。其他如害怕被人注視的「社交恐懼」,無法控制的重複思想或行為的「強迫症」,反覆經驗到創傷情境的「創傷後症候群」等,也都屬於焦慮症。不同類型的焦慮症可能同時存在,甚至伴隨憂鬱症的發生。

漫漫的焦慮是一場夢魘。每個人的生命中隨時有機會插入一段屬於焦慮的變奏,然而隨著壓力的解除,或是我們心念一轉,焦慮的插曲畢竟只是短暫的點綴,我們總盼望人生之歌可以回到平穩的主旋律。若是長期處在無可解除的焦慮症中,工作、社交均亂了步伐,從頭到腳由內而外全然不清爽,人生變調,最終殘餘幾個破碎的音符,嘎嘎地發出刺耳的嚎聲。

開始治療之前,要留心的是焦慮的症狀有時不單純是壓力所引起,某些疾病或藥物亦可能為導致精神症狀的主因,舉例來說,心臟疾患如缺氧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心律不整,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停經前症候群,以及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的影響,都可產生與焦慮症相類似的症狀,因此在下「焦慮症」的診斷前,須由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做初步的身體檢查,藉以評估焦慮的原因。而自主神經興奮劑的服用,或是以抗憂鬱劑治療精神疾病的初期,也有發生焦慮的機會,此時應與醫師討論藥物的使用,切勿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

和其他慢性病同樣的,焦慮症的治療也分為非藥物與藥物兩方面。非藥物治療部分,首先,醫師須讓患者了解何謂焦慮症,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症狀,教導規律的運動、合宜的飲食、適當的休息,另提供輔助的精神治療方式,包括病患本身可以達成的如肌肉放鬆訓練、靜坐練習,及須由專科醫師協助的心理治療、團體治療等。而藥物治療則須由醫師審慎評估病人的狀況,診斷該患者是否合併其他疾病、有無用藥的禁忌或藥物間可能產生的交互作用後,開立處方。重要的是要讓病人了解他所服用的藥物多久會產生療效、有什麼副作用,才能令病患安心服用,讓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

並非踏著輕快步子就能由焦慮的牢籠跳脫,飛翔到一片開闊天空,悠遊自在。焦慮症患者不是超人,醫師也不是神。治療是一段旅程,需要耐心。以速度擊敗我們的焦慮,我們只好平心靜氣,緩慢以對。

焦慮不會永遠消聲匿跡,它一再來訪。生命中總有波瀾,帶來各種情緒的震盪。焦慮,一如悲傷、快樂、沮喪、煩悶,不過是我們對心理感受的一種描述。之所以定義一個疾病叫「焦慮症」,是因為由焦慮引起身心不適而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的人愈來愈多,醫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幫忙這群人的責任,於是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好讓醫師名正言順的治療。並非所有正經歷焦慮情緒的人都是焦慮症患者,焦慮不是罪惡,也不是懲罰,更無需視為一種人格缺失的標記,它只是一份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愉快的感受。輕微與短暫的焦慮,且讓我們當成生命中的必然,陪伴我們應付壓力挫折;嚴重而漫長的焦慮,卻會戕害身心,此時須尋求協助,以重回輕鬆歡樂的人生軌道。

在這個科技發達知識暴漲傳輸便捷的年代,人們在物質生活飽足之後更汲汲追求內心的平安。而焦慮,一方面在我們求新求速求變求勝的心裡得以繁衍擴大,另一方面,又是我們積極想擺脫的困擾情緒。我們當留給自己時間與空間,正視情緒變化,傾聽身體語言,才不至像追逐自己尾巴的貓咪,在製造焦慮與解除焦慮的輪迴中疲於奔命。


新聞資料來源:馬偕紀念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