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膽結石不輕忽─您的「油膩營養」可能是膽囊的毒藥!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李英全

膽結石是膽囊中所形成的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的病人,其中有五十萬人需接受外科的治療,台灣開刀比率則偏低,可能是因病人本身抗拒開刀,但如此往往會耽誤病情,由於膽結石可能造成併發症,包括膽絞痛、膽囊炎,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膽石性腸阻塞甚至膽囊癌,嚴重者可致命,所以千萬不可輕乎膽結石。

目前並不完全清楚膽結石的發生機轉,可能是因膽功能不佳、膽固醇代謝不良膽汁中膽固醇過高、肝病或溶血性疾病造成膽紅素代謝不良、寄生蟲等等問題所引起。膽結石的症狀可從無症狀到上腹部不適感或右上腹痛、發燒,甚至敗血症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應儘快找專業的醫師進行詳細的檢查。

研究發現,祕魯的印地安人因遺傳因子特別容易產生膽結石、年紀大於40歲的人、女性、肥胖的人、糖尿病患者、膽固醇過高,腸胃道手術後(如肝臟手術,膽道手術,胃部手術等)、常吃油膩食物,或長期禁食者。

目前標準的檢查方式為腹部超音波,可偵測95%的膽結石,為公認可靠的工具,但病人如懷疑有結石掉落到膽道時,則需利用逆行性膽道攝影,或磁振膽道攝影檢視膽道結石的情況。若是無症狀膽結石,持續追蹤即可,因為終其一生可能都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不須任何進一步的治療;但若為糖尿病合併膽結石,因其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的機會較大,因此也有人主張即使無症狀的膽結石,在糖尿病患的身上也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而有症狀的膽結石,當然第一時間要解決其併發症狀,嚴重膽囊炎則應考慮病人情況採取不同處置方式,並待病人情況穩定再選擇手術切除。目前可用腹腔鏡來取代傳統開腹式手術,不過若為反覆發作多次的膽結石,可能會因太過沾黏而必須用開腹式,有出血傾向的病人也不宜使用。

因膽囊只是貯存膽汁的器官,只有少數的病人在手術,在攝取過多含脂肪的食物時會有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不過通常只是暫時性的不適,過一陣子人體會逐漸調適,腹瀉的現象也會自然消失。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健康醫療 E29(95.03.10)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