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寶寶歪脖子,總讓家長擔心不已!斜頸症不可延誤治療∼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楊照彬

歪脖子就是「斜頸症」,主要表現是脖子歪向患側,而臉朝向對側,嚴重者還會出現兩側臉一大一小或是扁頭症,仔細摸寶寶的脖子外側,可能還會發現某條筋特別緊或是有硬塊。

斜頸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患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或腫塊,而胸鎖乳突肌正是支配頭部轉動的主要肌肉群,當此肌肉發生纖維化或腫塊,會造成脖子向患側傾斜,臉則被迫偏向對側,若是不加以矯正會使得頭長期偏向一側,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造成頭及顏面發生變形,導致患側額頭及對側後頭部變得扁平,甚至患側下半邊的臉發育不全,而看起來比較小。

兒童斜頸的發生率約1%到1.5%,大多是在新生兒一至兩個月大時,由家長發現,有些小孩的脖子甚至會出現一到三公分大小的腫塊。為什麼會發生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或腫塊,目前醫學上尚未有定論,不過在統計學上發現胎位不正及臀位產的新生兒發生此症的比率偏高。

治療方面,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方式:

熱敷。

利用手指腹採順時鐘或反時鐘方向按摩。

藉由超音波儀器針對硬化的肌肉或腫塊進行局部軟化治療。

溫和漸進性肌肉牽拉運動:此種治療方式最為重要,但也最需要適當的技巧,因為不當的牽拉可能造成肌肉受傷甚至斷裂,建議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

調整寶寶頭部姿勢:盡量利用俯臥的睡姿,注意讓患側的臉頰朝上,餵奶或和寶寶互動時也要記住,盡量讓寶寶的頭轉向患側。

臨床上,約有九成的斜頸寶寶在經過適當的物理治療後,可以逐漸痊癒,但若接受持續六個月的復健物理治療後,仍沒有顯著改善,甚至發生明顯的顏面頭部不對稱現象,或是超過一歲,頭部轉動角度仍明顯受限,此時就須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的方式是將纖維化、沒有彈性的胸鎖乳突肌切斷或局部切除,此種手術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很少,術後兩週後再配合適當的復健治療,再度發生斜頸的機會比保守療法還低。

嬰幼兒肌肉性斜頸的治療並不困難,而且療效很好,但是延誤治療的時機卻是造成治療失敗的最大原因。建議家長們若發現寶寶有脖子歪的現象時,應該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以確保孩子能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治療。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E28(95.02.11)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