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疹塊,時隱時現!不少人時作時止多年不癒而困苦難堪!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蕁麻疹是以全身或體表某一部位突然發生疹塊,時隱時現,搔癢難忍為主要臨床特點的常見病之一。在中醫文獻裡,蕁麻疹被稱作「癮疹」、「風痹」、「風疹塊」等。蕁麻疹雖為一發作性疾患,但不少病人時作時止,以致多年不癒而困苦難堪。

中醫認為蕁麻疹的病因以「風邪」為主。風之為病,有善行多變的特點。蕁痲疹來得快,消退也快,其病發部位游走不定,搔癢為主要表現,故歸之於風邪為病。風有外風、內風之別。外風即感受自然界的風邪所致,以其兼挾之邪不同,又有風寒、風熱、風濕之異;內風則指由體內有積熱,或血虛也會生風。因此,中醫主張蕁麻疹的治療,應當辨別不同的症候,分別採取祛風、清熱、涼血、通腑、活血、養血等方法。

若為外感風熱,則病起突然,全身或手、面等部位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疹塊,融合成片,搔癢灼熱,兼有怕風、發熱,口乾心煩等症狀。此為外感風熱之邪鬱遏肌表所致。治宜疏風清熱,用麻黃連翹蟬衣湯(麻黃、連翹、蟬退、薄荷、赤芍、生甘草、防風、黃芩)去加減。如兼腹脹大便乾者,則宜表裡雙解法,常用防風通聖散。

若為胃腸積熱,則風疹塊呈現為色紅成團,搔癢灼熱,兼有發熱口渴,噁心嘔吐,腹脹腹痛,大便乾結等症狀。病由飲食積滯,蘊而生熱所致。治宜導滯泄法為主。還是可用防風通聖散,加上黃連解毒湯加減。

若為風寒鬱表,則疹塊顏色較淡,呈淺紅或淡白,遇冷會加劇,得溫暖則減輕,兼有怕冷、無汗的症狀。此為風寒之邪鬱於肌表,不得宣散所致。治宜解表散寒法,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若為血虛生風,則疹塊會反覆發作,病程較長,發作時間多在夜間,兼有頭暈耳鳴,面白唇淡等症狀。治宜養血息風法,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若為脾肺氣虛,則蕁麻疹反覆發作,數年不愈,疹色淡白。兼有自汗、乏力、食慾差等症狀。治宜兩補脾肺,兼以調和營衛,用四君子湯、玉屏風散、桂枝湯加減。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