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氣候炎熱!當心睡眠品質變差,夏季暑熱症候群悄來臨!

文�臺北縣立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鄭昌賢

最近氣候炎熱,在中醫門診中見到許多因夏季氣候炎熱所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睡眠品質變差(睡不安穩、提早醒來)、躁熱感、小便黃、頭暈、胸悶、疲倦乏力等。但經由詳細臨床診察後,發現大多是「夏季暑熱症候群」所致,即是民間俗稱的「中暑」、「熱到」、「逼熱」等夏天常見的症候。

何先生,50多歲,計程車司機,因為口乾舌燥、躁熱難安、火氣大、容易出汗、小便黃而就診,經診療之後發現何先生是因為「夏季暑熱症候群」,經刮痧及口服科學中藥治療,症狀已明顯改善。

小珍,30多歲,護理師,因胸悶、頭暈脹、睡眠不穩、倦怠、精神無法集中而就診,經診察後確診為「夏季暑熱症候群」,經刮痧治療,頭暈脹症狀立刻緩解,並經口服中藥調理,胸悶、倦怠感等症狀已明顯改善。

依照中醫理論,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也是人體氣血運行、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此時人體皮膚毛孔開泄,而使汗液排出,調節體溫,以適應暑熱的氣候。如果暑熱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開泄太過,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陽氣耗損的症狀。暑為陽邪,容易耗氣傷津,這是它的病理特點。

治療「夏季暑熱症候群」的中醫處方,會因患者個人體質、受暑熱程度而有不同治療方向,像是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來清暑熱。如有疲倦、無力、氣短、等氣虛症狀,則用生脈飲、西洋參、黃耆等藥物來益氣健脾。如有夾濕氣,可採取芳香化濕、利濕的方法,主要用藥有:藿香、佩蘭、薏仁、滑石、茯苓等,均有化濕利濕的作用。

炎熱夏天的保健事項,可以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適度補充水份、電解質

夏季氣候常較悶熱,出汗較多,要適度補充水份、電解質。建議少量多次飲水比較好,一次大量飲水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危害,嚴重者會導致體內水和電解質平衡的紊亂。

2.飲食宜清淡、善用天然飲品解暑

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所以飲食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忌多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另外,建議善用健康飲品來預防「夏季暑熱症候群」,可以飲用綠豆薏仁湯、百合蓮子湯,或是西瓜皮煮水飲用,都有清涼解暑的效果。

3.切忌貪涼取冷

不能只顧眼前涼快舒服,而過於避熱趨涼。或飲冷無度,或勞動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是徹夜冷氣、風扇強風對吹而受涼,致使中氣內虛,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

4.避免悶熱環境、長時間暴曬

炎熱夏季工作,需注意工作環境降溫與通風,如開車族朋友,經太陽曝曬,車內溫度往往高達40∼50度,ㄧ下子進入車廂,很容易「熱到」哦,需特別注意!最後要提醒的是,夏季最多因貪涼飲冷引起種種併發症,如:食慾不振、腹悶脹感、腹瀉、項緊、疲倦乏力等。因此切勿快速飲進大量冰涼飲品來解暑,或勞動後立即用冷水澆洗,總之不可過於避熱貪涼,冷氣、冷飲均須適可而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