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新型植入式血液透析導管之臨床應用,談右心房內導管!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 陳品堂醫師

血液透析長久以來一直是急性或慢性腎衰竭病患賴以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代謝物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的方式之一。而血液透析的方式除了利用自體血管之外(如前臂動靜廔管等),亦可於大靜脈中置入雙腔的血液透析導管,以利將病患血液由離體導管(動脈導管)引入透析機器進行透析後,再由另一回體導管(靜脈導管)導回體內;而此類導管又可大致分為植入式及暫時性導管。

根據統計,在美國有超過20%的腎衰竭病患利用永久性植入式導管進行血液透析,且有增加的趨勢。當然除了置入導管時的技術性風險之外(氣胸、血胸、血腫等),植入式導管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亦可能發生晚期的併發症,如導管扭結、阻塞、血栓、流量不順、感染等,目前認為此類併發症與導管前端位置良窳有密切之關係。

麻醉部本著服務病患的精神,於臨床麻醉工作之外長期支援腎衰竭病患置放植入式血液透析導管,以過去幾年為例,每年超過百位患者於本部接受傳統植入式血液透析導管(離體導管與回體導管之開口接近)置放(2003年:116人;2004年:134人);迄今,最長之導管使用時間為480天,並無發生嚴重的置放時技術性併發症;平均晚期併發症約為10%。

為期讓病患得到最好的醫療、減低晚期併發症,本部除了曾更換導管種類之外,並獨創三點式內頸靜脈置入法,更要求最適當之導管前端位置(位於大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或右心房內),根據初步統計,上述改變的確減低了此類晚期併發症(2003:16%[20/116];2004:6.7%[9/134])。

為使併發症減至最低、延長導管使用及提供有效率、安全之血液透析途徑,本部本著造福病患及求新求變的精神,於今年初引進此種新型植入式血液透析導管(右心房內Y型導管)。有別於傳統導管,此種新型植入式導管置放方式獨樹一格;北榮麻醉部已成功置放多起案例,病患目前仍穩定定期進行血液透析,為國內首次成功置放此種導管並利用此導管進行長期血液透析。

藉由此新型植入式導管之引進,希望能改善國內血液透析途徑的品質,茲將此種導管之特性及置放方式說明如下:

一、品名:新型植入式血液透析導管(右心房內Y型導管)
  Arrowa CannonTM II Plus Chronic Hemodialysis Catheter

二、主要特色:
  1. 導管前端為特殊設計如Y型之分叉,分別為離體導管與回體導管
   之開口。可提供高效率、高流速、低壓力之血液透析;減低阻塞
   、血栓、透析再循環率。
  2. 可置換式之導管管路連接阜。
  3. 不易扭結、脫落之材質設計。
  4. 逆行式導管置放方式,減少脫落之風險。

三、置放血管:以右側內頸靜脈為首選。

四、適用對象、適應症及使用時機:
  急性或慢性腎衰竭病患需緊急建立血液透析途徑、建立永久血液透
  析管路、或建立中長期血液透析管路後等待其他醫療行為時(腎移
  植、動靜脈廔管成熟、腹膜透析等)。

五、置放方式:
  1. 完成一般麻醉監視程序,於適當之姿勢擺位後執行頸部血管超音
   波,檢視內頸靜脈之解剖位置及血管完整性。
  2. 標準之消毒及完成舖設無菌單。
  3. 進行鎮靜式全身靜脈麻醉,減低病患之焦慮及疼痛。
  4. 於頸部血管穿刺處執行局部麻醉。
  5. 穿刺內頸靜脈並置入導引鋼絲並循序擴張。

  6. 利用Peel away sheath置入導管,並以移動式X ray確認導管兩
   Y型前端位置均位於右心房內。或以及時三度立體空間心臟超音
   波檢視導管位置
  7. 測量最佳之導管出處,於胸前執行局部麻醉,利用內附器械將導
   管遠端由胸前穿出。
  8. 連接洗腎管接頭並回抽確定通暢度,並以移動式X ray檢視導管
   整體順暢度及再確認導管前端位置。
  9. 縫合傷口並予以抗生素敷料。
  10. 術後胸部X光檢查。

由熟悉導管置放的麻醉醫師進行此種新型植入式右心房內Y型血液透析導管置放,除了可以提供病患安全、無痛的置放過程,更藉由此種導管的特殊設計及適當的導管位置,可提供高效率、高流速、低壓力之血液透析,減低阻塞、血栓等併發症,延長導管之使用壽命。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