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檢大代誌,糞便潛血篩檢∼大腸直腸癌提早知道!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王愛軍

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八十三年以後,大腸直腸癌每年皆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其死亡率在男性約為每十萬人中有十八人;女性則為每十萬人有十四人,可見大腸直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大腸直腸癌好發於高齡老人,尤其年過五十歲以後,其發生率會顯著攀升。可喜的是,大腸直腸癌若能在癌症早期就切除,其治癒率可達九成。但若到了癌症末期才治療,則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

早期大腸直腸癌在臨床上,可能毫無症狀,也可能是一些常見症狀,如腹部不適、容易腹瀉、便秘或血便;極少數有體重減輕情形,故常被誤以為是消化不良,或是痔瘡而延誤就醫。

據統計,早期大腸直腸癌主要的症狀有血便者佔六十七點三%;大便習慣改變者則佔十九點二%。所以若發現便中帶血或是有潛血反應,絕不可輕忽,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的大腸直腸癌檢查。

大腸直腸癌篩檢是一項簡單易行、又符合經濟效益的檢查方法,目前最廣為使用的方法為糞便潛血篩檢,其中又以免疫法測量糞便中的血色素及球蛋白最具敏感度。

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五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積極推動大腸直腸癌免費篩檢計畫,一旦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則需視情況安排進一步的內視鏡檢查,以期早期發現病因,及早治療。

《醫學小百科》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方法

目前運用在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工具有大便潛血反應、乙狀結腸鏡、下消化道攝影(鋇劑攝影)、或大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因價格較為便宜,且無危險性,因此現今仍被用來作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工具。以化學法來偵測大便潛血可降低33%的大腸直腸癌死亡率,以傳統化學法大便潛血反應,其敏感度約為30∼50%,若使用免疫法檢查,則其敏感度可達92%。

由於其檢查的原理,很容易受食物中的成分,如動物血或蔬果中過氧化脢的影響,而有偽陽性的出現,因此檢查前應禁紅肉、藥物如鐵劑、阿斯匹靈、蔬果類中如蕪菁、花椰菜、紅蘿蔔等。維生素C常造成偽陰性,在檢查前也應禁用。


本文轉載於自由時報 健康醫療版 E8(95.08.14)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