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走路腿痛?!當心「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危機!

伴隨高齡、飲食西化等改變而來的「文明病」對現代人生命健康造成龐大的威脅,然而不只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等,走路時常會感到疼痛的「間歇性跛行」也是常被忽略的健康警訊。如果你常常在一段時間的行動後感受到疼痛,但休息一會兒就沒事了,可別以為只是突發性的小毛病,這可能代表你已出現「周邊動脈血管栓塞」,而成為心臟病、中風的高危險群。

走路時腳痛是「周邊動脈血管栓塞」最易被察覺的初期症狀;台大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王水深醫師說明,血管栓塞區分為慢性與急性,其成因最主要為動脈硬化,其次則是因為糖尿病。急性的阻塞會出現劇烈的疼痛,而慢性的栓塞患者初期會因血管阻塞、供血減少而出現末梢冰冷、麻痺、膚色蒼白、以及進一步因肢體缺血而產生疼痛的間歇性跛行等症狀,因症狀易被忽略,往往被誤以為是年老體衰或神經、筋骨疼痛而延誤就醫,等到持續嚴重疼痛甚至產生肢體缺血性壞死,早已錯過黃金治療時間。隨著現代人血管問題愈來愈多,周邊動脈血管栓塞的患者有日漸增加的趨勢;而由於民眾的認知不足,目前台灣地區的控制狀況仍不盡理想。

除了血管栓塞本身造成的疼痛及壞死,心臟病、中風都屬於心臟血管疾病的類型,皆與血管病變息息相關,在出現間歇性跛型症狀的患者當中,有六成到八成會出現心臟問題,有三成到六成有中風的危險,若未能及時發現血管栓塞進行治療,除了有截肢的危險外,心血管阻塞與腦中風危險也相對增加。

依台大醫院統計,周邊動脈血管栓塞患者中,有六至七成皆為膽固醇過高,六成患有高血壓,而糖尿病患則佔四成。治療的首要條件就是控制好血壓、血糖、高血壓等危險因子是首要任務,並輔以施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或保栓通),以減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的危險。而患者在生活上,應維持適度運動並留意飲食上的膽固醇、鹽分、糖份攝取量控制,同時避免抽菸、包括二手菸的危害。

王醫師進一步解釋,臨床上將慢性週邊血管栓塞的症狀分為四期,第一期的症狀是四肢較冰冷、難以測得脈搏;第二期則出現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路時會疼痛,到這個階段已經必須特別留意就診;到了第三期將發展至就連不走路都會持續疼痛的程度,第四期就開始會有潰瘍壞死的情況。而在第二期之前的階段用藥,多數皆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若延誤到第三期之後才進行治療,則可能必須要開刀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跛行不只是年老帶來的後遺症,一旦發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進行診斷,做好血管健康的把關。
本文作者:梁郁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