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瞻妄”是什麼?

李奶奶今年高齡80歲,但是平常身體還算健朗,日常生活均可以自己打理,但是,不幸昨晚跌了一跤,送到醫院時,檢查發現大腿骨折,很快的,骨科醫師將李奶奶動了骨折手術,醫師也和家屬解釋手術相當成功。但是家屬卻發現李奶奶自從恢復室出來後就變的”怪怪的”,一下人好好的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但一下卻又變得認不得最親的家人,一下子很亢奮,一下子卻又迷迷糊糊,人明明身在醫院病房,卻甚至會說看到很多螞蟻,或是火焰在身邊燃燒,甚至會有看到已過世的親人…等幻視、幻聽的情況,或是說有人要傷害自己…等等奇怪的妄想。也因為這些妄想和幻覺,李奶奶的情緒很不穩定,甚至會有在激動時自己將點滴等醫療用品扯下的情形。這些和之前截然不同的言語和行為,讓家人很擔心奶奶是不是”瘋了”。幸好,後來經醫師診察後,說明李奶奶的情況並給予適當的用藥,很快的,這些精神的症狀都消失了,很快的,這些藥物也不必再長期的服用。

其實,這便是瞻妄症典型的症狀。瞻妄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有人稱之為加護病房症候群、代謝性腦部疾病、急性腦衰竭…。瞻妄是一種急性的精神症狀,會在任何年齡、族群的病患身上出現。通常是因病患本身生理狀況出現變化,譬如李奶奶的手術、或是內外科的重大疾病,甚至在一些較少見的狀況下,一些很輕微的變化(如感冒)就可能導致瞻妄的產生。一般而言,其盛行率約在10∼30%,但在心臟科加護病房中,其盛行率可能高達50%。臨床上是相當常見精神科急症,但一般民眾卻對這個情況不太瞭解。

瞻妄臨床症狀通常是突然發生的,病患的意識狀態會波動,一下意識相當清楚,但一下卻又出現恍惚、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病患的認知功能常會出現障礙,臨床上常常會突然定向感障礙,對時間、地點、人會無法正確辨識。有些病患會出現知覺缺損,通常為錯覺、視幻覺及聽幻覺,在這些知覺缺損的情況下,病患通常會合併情緒的變化,常常會出現情緒激動或害怕,或是出現將點滴管線、鼻胃管等等醫療器具扯下的狀況。病患常常也會合併妄想的產生。而睡眠的障礙在臨床上也相當常見,日夜顛倒甚至整夜未眠,常常讓照顧者覺得是很大的負擔。上述的狀況可分類至”高活動性”瞻妄。相反的,有些病患的表現並非上述這些很容易察覺的症狀,這些”低活動性”的病患,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嗜睡、反應慢…等較呆滯的情況。因為這些病患不吵不鬧,因此常常會被忽略。另一些病患的情況常常改變,一下情緒高亢、但一下又變的遲鈍呆滯,此類病患便歸類為”混合性” 瞻妄。

因為瞻妄的病患通常在生理上會有潛在的病因而導致瞻妄的產生,因此,最重要的治療便是先找出並治療病患目前生理上的疾病。當然,針對瞻妄的臨床症狀上,也需要做藥物上及非藥物上的調整。非藥物上的治療首重為重建定向感,若病患有視力、聽力的問題,就需及早使用眼鏡、助聽器,也可以在明顯處放上時鐘、日曆,病患熟悉的物品,減少環境的變化如換病房…等等,讓病患能重建定向感。此外,生活中光線最好能配合日夜的週期,睡眠最好也能配合睡眠週期,白天盡量不要躺床,儘早讓病患活動。在藥物的部份,最好先重新審視病患的用藥,避免藥物反而加重病患瞻妄的機率。針對瞻妄,臨床上常使用的為抗精神病藥物,通常只需短期使用,不需長期使用。

瞻妄症狀與失智症、憂鬱症、躁鬱症,或是其他神經學的疾病可能會有類似的表現,因此,若出現類似的症狀,需要積極就醫,掌握時機,及早治療,通常可以很快恢復。
本文作者:廖翊儒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