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一、眼睛病變
(一)糖尿病人易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玻璃體出血以及最嚴重之視網膜病變。
(二)糖尿病人失明之機會比一般人高約25 倍。
(三)發病20 年後,第1 型糖尿病人約90%,第2 型糖尿病人約50%以上會出現不同程度之視網膜病變。
(四)糖尿病人應每年至少檢查眼底一次,如已有眼病變應儘快接受治療(手術、雷射等)。

二、腎臟病變
(一)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地區造成尿毒症之主因之一。
(二)早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需靠檢查尿中蛋白質才會發現。
(三)腎病變最早出現微白蛋白尿,接著出現蛋白尿,最後惡化為尿毒症。
(四)如出現腎病變需限制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積極控制血糖與血壓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三、神經病變
(一)得糖尿病25 年後,一半以上病人會有神經病變。
(二)常出現多發性神經病變,侵犯全身神經,包括周邊神經、自律神經、神經根病變、肌肉萎縮等。
(三)侵犯四肢末稍神經會造成四肢麻木、酸麻、刺痛與觸覺喪失,尤其在夜間症狀比較厲害。
(四)侵犯內臟自律神經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胃排空延遲引發之嘔吐與反胃、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異常出汗。
(五)良好控制血糖是治療神經病變最基本方法。

四、大血管病變
(一)糖尿病人易動脈硬化(因常併發高脂血症與高血壓)而造成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周邊血管阻塞。
(二)糖尿病人得冠心病之機會為正常人2∼4 倍。腦中風之機會至少2 倍以上。
(三)戒煙、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肪可減緩大血管病變之發生。

五、糖尿病足病變
(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截肢之主因。
(二)糖尿病足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周邊神經感覺喪失,周邊血管阻塞,傷口潰瘍感染,最後形成壞疽。
(三)治療包括抗生素、控制血糖、外科擴創清理。
(四)預防重於治療—應每日檢查足部。

一、低血糖症
(一)原因:常因注射過量之胰島素或服用過多劑量之口服降血糖藥,或是飲食與運動不配合造成血糖低於60mg/dl。
(二)症狀:
1.冒冷汗、心悸、發抖、飢餓感。
2.全身軟弱、皮膚濕冷、臉色蒼白。
3.頭暈、頭痛。
4.焦躁不安、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三)處置:
1.如神智仍清醒時,趕快喝果汁、糖水或吃方糖、糖果,如症狀未改善則儘快就醫。
2.神智不清時勿強灌食物以免嗆到。
3.必要時注射昇糖素或送醫注射葡萄糖。

二、糖尿病酮酸中毒
(一)原因:好發於第1 型糖尿病人,因中斷胰島素注射或因感染、手術、外傷等壓力事件造成胰島素濃度不夠。
(二)症狀:
1.口渴、多尿、全身衰弱無力。
2.噁心、嘔吐、腹痛。
3.呼吸快速且有水果味(丙酮味)。
4.嚴重時會低血壓、意識不清或昏迷。
(三)處置:
1.儘速送醫。
2.補充大量水份與胰島素。
3.監測血糖,控制感染。

三、高血糖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症
(一)原因:好發於第2 型糖尿病人,平時大多服用口服降血糖藥,但因血糖控制不良使體內水分流失過多造成。
(二)症狀:
1.口渴、多尿。
2.脫水、全身無力、休克。
3.意識不清或昏迷。呼吸大多無明顯變化。
(三)處置:1.馬上送醫。
2.補充大量水份(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
3.去除誘發因素。

四、如果無法辨別高低血糖時,請立即送醫。在此建議糖尿病友,最好隨身攜帶一張“糖尿病人識別卡”及急救糖2 顆,並讓家人或朋友知道,萬一發生危險狀況時,旁人才能及時幫助你。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