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如何從飲食及生活形態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

何謂新陳代謝症候群呢?
亦稱X 症候群,早在西元1920 至193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直至1960 到1970 年代,有更多專家明確描述此病症的特徵,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胰島素等;1988 年史丹佛大學Reaven 教授正式把此症候群歸因於胰島素阻抗性,1991 年Ferrannini 教授開始觀察研究「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素抗性及高胰島素血症」有密切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更於1998 年將這些症狀的集合體正式命名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就是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與糖尿病的罹病風險,其主要原因是循環中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這些游離脂肪酸會減少肌肉對血中葡萄糖的利用,使得血糖上升和造成胰島素阻抗。而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會使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代償胰島素阻抗,是故,血中高胰島素與游離脂肪酸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併發血脂異常與血壓增高,最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導致諸多的慢性疾病!

2006 年,國民健康局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及NECP-ATP Ⅲ(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指引第三版),公布新陳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為下列五項中符合任何三項者即可稱之:
第一:血壓:收縮壓超過130mmHg,舒張壓超過85mmHg
第二: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
第三:血中三酸甘油酯超過150mg/dl
第四:腹部肥胖,台灣的標準是男性腰圍超過90 公分,女性超過80 公分
第五: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
趕快自我檢視一下,您是不是也符合新陳代謝症候群?
而且像是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7.0), 少運動, 抽菸,停經後的婦女,有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家族史和年紀大的人也都是是得到新陳代謝症候群高危險族群。

一旦符合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時,就必須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因為這群危險因子的存在與台灣十大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著密切的關連性。根據衛生署96 年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因代謝症候群所衍生之疾病高達五項,其所佔百分比31.0 %,已遠遠超過名列十大死因首位癌症的28.9%,然而這個症候群初期很少有症狀,但在未來十年內,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6、4、3、2 倍。

因此,從預防醫學的角度而言,一旦發現有新陳代謝症候群這種慢性病的前兆,絕對不容輕忽。優先選擇非藥物的治療方法,藉由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生活型態改變,養成少吃多動的生活形態可預防或延緩新陳代謝症候群發展成糖尿病,並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生活型態的改變:

1.飲食控制方面
要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膽固醇、單糖、高鹽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及穀類之攝取,建議飲食注意以下要點;每日脂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30%。全穀物優於精製穀物,避免油飯、炒飯,改以白飯或糙米飯;牛奶的脂肪要少,以低脂或脫脂奶為主;減少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魚卵、蝦卵、蟹黃、含酥油成份的糕餅,肉類多選用魚類及去皮家禽、減少調味油包的使用、炒菜選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冷壓且第一榨的橄欖油、芥花油、優質葵花油;節制飲酒、烹調多以清蒸、涼拌、烤或滷;避免食用加工和油炸食物;避免額外攝取加糖食品(如含糖飲料、蛋糕、甜食),減少醃漬物、豆瓣醬、味噌、番茄醬、胡椒鹽等高鹽分調味料,鼓勵攝取多樣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綠色和橘黃色蔬菜。

2.維持理想體重
適當的減重,減重不但可以減少胰島素抗性,使血糖下降,更可降血壓。每天少吃500 大卡的熱量,每周約可減0.5 公斤左右的體重,肥胖病人建議每周減重0.5-1 公斤,以半年到一年內減重7%至10 %為目標。

3.持續且規律的運動
盡可能避免長時間維持坐姿,如:縮短看電視、使用電腦的時間,每天或ㄧ週至少有5 天以上有30 分鐘以上的活動或快走。運動的目標在於使運動時心跳速率達到相關年齡運動後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的百分之70~85,但是需以心臟能負荷的程度為前提,運動中若感到不適,請緩和後停止運動,千萬不可勉強。而且運動也需要持之以恆,以漸進規律的方式來增加運動量,腳踏車、爬山、快走、走樓梯都是不錯的選擇。

若真的抽不出完整的30 分鐘,分段式進行也可以。

另外,開車族將車停在距離家裡或公司遠一點,公車族可以提早2 站下車,都是「偷時間」走路運動的方法。
根據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Program)研究發現,每天中度的運動,例如每天快走30 分鐘,每週至少5 天,達到每週有150 分鐘運動量,再加上減少體重5-10%,就可減少潛伏性糖尿病轉變成糖尿病的機會達58 %。

最後則是要戒煙,香煙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與其它化學毒性物質會刺激與傷害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收縮與動脈硬化。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防治以早期發現早期預防為首要,國人若能針對飲食行為、運動習慣和生活作息做有規劃之修正,將可有效預防其發生,進而避免相關慢性疾病上身。

結語
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日益西化,日常運動量減少,以往中年人較易發生的高血脂年齡正逐漸下降,許多年輕人或學生族群自恃外表沒有肥胖的情形,就以為自己不會有血脂肪異常的問題,甚至也不會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於是對於高熱量食物就不節制。其實,這反而更容易輕忽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而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為了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逐漸年輕化的發生,除了定期做新陳代謝的檢查之外,還要避免吃精緻、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並多增加體能運動,如此才能及早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
本文作者: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總醫師 張寶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