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憂鬱症 

一般人都曾經歷過心情低落又回復,有人會說這是心情感冒了,過一陣子就會自己好,但並非所有心情低落都能預期在短時間回復,如同感冒可能會引發嚴重的肺炎般,不見得心情低落就不會跌入憂鬱黑暗的深谷中。

憂鬱症對個人與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容易被低估或輕忽,這個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其所造成的個人失能與可能發生的自殺事件,據估計將是下世紀耗費最多社會成本的疾病之一,因此認識憂鬱症與辨識潛在病患是當代一項重要的課題。

常見症狀
憂鬱症表面上雖是情緒障礙,但其症狀表現涵蓋認知、生活社交和行為,影響個人各方面十分深遠,不單只是字面上的”心情不好”罷了。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DSM-IV-TR),憂鬱症常見症狀為:幾乎整天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缺乏喜樂、食慾與體重明顯改變、嗜睡或失眠、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失去活力或容易感到疲倦、強烈的罪惡感或無價值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無法輕易作決定、反覆想到死亡或有強烈的自殺意念等等。若自己或身邊親友幾乎整天都符合上述部分症狀,且造成工作、社交及人際等領域的功能受損,例如有些家屬會描述病患像”變了一個人”,此時請將其帶至精神科做詳細的檢查與評估。有個重要的觀念是,憂鬱症的診斷需經過專科醫師的會談問診與鑑別才能確定,切勿在醫師診斷之前便套用上述的症狀與診斷條件,自行將病患貼上憂鬱症的標籤。

憂鬱症的病因
憂鬱症的病因目前仍無定論且因人而異,可能是單一或許多原因交互作用引起,例如:個人因素─基因遺傳、神經內分泌、性格、人格發展、思考型態、壓力調適技巧、疾病、藥物,或外部環境因素─家庭背景、重大事件挫折、生活壓力……等,需透過精神科醫師會談與專業評估,抽絲剝繭來釐清每個病患背後不同的病因,以便執行個別化後續治療。

憂鬱症治療原則
主要治療原則為:保護病患安全、詳細的疾病與藥物衛教、適當的治療與減緩症狀、良好的支持系統、回復角色與受損功能、預防復發及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主要的藥物治療是使用抗憂鬱劑,約七成的病患經藥物治療後有效改善或緩解症狀,研究顯示合併藥物及認知心理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病患的角度來說,重點是找一位病患能放心且能信任的醫師,建立穩定的醫病關係,以利執行會談評估、治療與長期後續追蹤,如此才能透過多次討論來決定最適合病情的治療方式。

結語
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賴於對憂鬱症深入的瞭解、正確的態度與適當的處置,並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反應保持警覺。憂鬱症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加諸不必要的污名化標籤或負面情緒認知,對病患與病程都無濟於事。除藥物治療外,病患本身正向思考、辨認並妥善處理負面想法、規律作息與運動、訓練壓力調適技巧、親友的情感支持與減少批評都是影響疾病病程與預後的重要因素。
本文作者:新營醫院-精神科主任 王鋕清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