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週邊動脈疾病--腳麻了是要怎麼跑?!

其血流是順暢的。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每個人的動脈皆可能發生某種程度的硬化現象。特別是在合併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高血脂病人的身上,動脈血管內壁會因為脂肪斑塊逐漸沈積,失去彈性,甚至發生內膜增生鈣化導致動脈內徑逐漸狹窄。而動脈管徑變窄的情況之下,直接的影響便是血流量變少而導致組織的供氧量不足並引發病患臨床上的各種症狀。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病患患肢會有冰冷、麻木、疼痛及間歇性跛行的現象;這些症狀會因為走路而引發,但在休息後則會有緩解的現象。當缺血的加劇時,可能連休息時都會有疼痛甚至夜晚因為疼痛無法入眠的情況發生。若同時伴隨有動脈痙攣或急性血栓的發生則可能發生嚴重缺血,導致急性的遠端肢體組織壞死,即所謂”腳中風”的急症。若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病患甚至可能需面對截肢的不幸。

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可透過脈搏觸診、壓力測量及血管超音波做初步的診斷,若病患病情需要可再安排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血管攝影做更精確的評估。醫師會依據病患血管阻塞的程度及其合併的疾病作綜合的判斷來決定採用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是要減少腳部疼痛的情況並改善其功能,主要採用的是抗血栓的藥物、擴張血管的藥物、控制三高的藥物。若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則需考慮外科血管繞道手術,隨著醫療的進步,甚至可以在合適的病患上考慮合併或單獨進行血管整型術及支架置放手術來改善病患的治療效果。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林宜璋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