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焦慮症

焦慮是因為心裡緊張所呈現出的一種不愉悅的感覺,常伴隨生理上的變化或表現;而焦慮症是指對於事物所呈現出過度的、不受控制的或是不合一般情理的擔憂,對患者本身造成很大的影響。焦慮症的發生是很普遍的,其終生盛行率約為10%到30%。

而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的劇烈變化,生活步伐的緊湊,缺乏足夠且適當的休息,加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焦慮症很容易在無形之中產生,因此民眾需要對焦慮症有基本的認識。

焦慮症會引起各種身心症狀,在情緒上會出現緊張、不安、恐懼、害怕、煩躁、易怒等;而生理上則常見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胸悶、頭暈、出汗、坐立不安、拉肚子、肌肉緊張等;另外,病患也有可能會出現思考方面的症狀,如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思考、害怕失去控制、甚至失去現實感等,而行為反應也會受到影響,像是過度激動、過度敏感、衝突或是逃避行為,甚至透過重複行為(例如不斷洗手)來緩解內心的不安。一般來說,上述的症狀會持續一段時間,或是在某種可預期或是不可預期的情況下反覆發生,最後明顯影響到人際關係、社會功能或工作能力。

焦慮症依照不同的症狀表現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包括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疾患等。較常見的是廣泛性焦慮症,例如整天過度擔心身邊所有的事情,影響到工作和日常作息。至於強迫症,則是會表現出無法控制的重複想法或是行為,例如不斷洗手。而畏懼症則是會對某種情境或事物感到緊張或害怕,像是社交畏懼症的患者會對上台或是公共發表言論的場合感到極度的緊張,而影響到臨場的表現。由此可知,焦慮症的症狀是相當多樣化的。

就醫時,醫師會根據焦慮的症狀與表現,給予適當的治療;症狀與表現的不同,治療時間的長短也就不一樣。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有些患者也可以透過藥物加上行為治療、心理治療或團體治療等方式,來增加治療的效果。

若您或身邊親友連續一段時間出現上述的類似症狀,或是主觀感覺到極度的擔心、焦慮或是害怕,逐漸影響到注意力,日常生活作息、人際關係、工作表現,甚至失眠時,則需要懷疑是否有焦慮症的問題,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可諮詢身心科或是精神科門診進行專業的評估與處理。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鄒長志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