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如何調適心情 走出喪親之慟

昱婷和哥哥從小相依為命,即便婚後也仍然經常連絡,感情甚篤。半年前哥哥突然因病過世,昱婷在處理完後事後,日漸憔悴銷瘦,她也注意到自己開始比以前容易不耐煩。
    
當生活偶爾遇上重大難題時,也比平常焦躁不安、多所抱怨。昱婷甚至在小孩去上學、先生上班,一個人在家時,會莫名哭泣、恐慌害怕、心跳及呼吸急促。遇到先生出差,昱婷晚上需開燈才能入睡,否則會莫名不安。由於情況越來越頻繁,昱婷不得不求助醫療門診幫忙。
    
在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協助下,先以藥物改善失眠情形,並與心理師晤談,昱婷才逐漸整理出思緒。原來,哥哥一直以來都是昱婷心目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持,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求助,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傾訴。但哥哥過世後,因為自己已出嫁的身份,礙於家族禮俗,昱婷連祭拜都不可行,因此在心中很是遺憾。在心理師悉心陪伴下,昱婷勇敢道出對哥哥的思念和不捨,且能慢慢恢復自己原本正常生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羅時揚表示,一般人都會遭遇親人離開的衝擊,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段不同的獨特歷程與經驗,過程中可以出現各式各樣的哀傷反應,如果是預料之外的親人驟逝,更可能加強這些哀傷反應。一般而言,哀傷反應可大略分為以下四類(摘自Worden, 1991):
1.身體層面:胃部空虛、胸部緊迫、喉嚨緊、呼吸急促有窒息感、缺乏精力、失眠、食慾不振。
2.行為層面: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夢到逝者、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尋求和呼喚、嘆氣、坐立難安、舊地重遊、攜帶遺物、珍藏遺物。
3.情緒層面:震驚、沮喪、罪惡感、憤怒、報復、麻木、無助感。
4.認知層面:不相信、困惑、沉迷於過去回憶、感覺逝者仍在、幻覺。
    
羅時揚建議在這段時間可以嘗試下列調適方法:
1.給自己一段時間。哀傷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表,有時候需要的只是多一點時間悼念失去的親人,大部分的人會慢慢療癒並回到正常生活軌道。
2.嘗試對家人以及支持你的朋友表達感覺。親人離去會帶來哀傷情緒是正常而合理的,適度表達自己的負向情緒有助於度過這段時間。
3.維持日常生活。請盡量保持正向態度,並適當讓自己忙碌。可以嘗試多從事一些有趣的事,並且對自己好一點。
4.與親人朋友互動。與家人及朋友往來,跟有相同興趣的人一起從事團體活動(例如:旅遊、當志工、宗教活動)。花一些時間與能量來安排這一類活動,走出戶外做一些事情會幫助時間過得比較快。
    
雖然每個人的哀傷反應都不盡相同,哀傷歷程也沒有一定的時間表,但是如果哀傷歷程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或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際互動,羅時揚建議,可以考慮嘗試透過專業協助,幫助宣洩或處理各種複雜情緒,並透過重新審視親人過世帶來意義,進而重新為自己找到定位。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 臨床心理科 羅時揚 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