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登山健行留意高山症狀

雪霸國家公園區內有19座百岳,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更達51座,每年申請入園登山的遊客眾多,近3年陸續有8起因疑似高山症通報請求救援的事件,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雪霸處呼籲民眾,從事高山健行活動時宜採漸進爬升方式,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切勿輕忽疑似高山症的任何症狀,並牢記「下降、下降、再下降」是高山症最有效的改善方式。
 
高山症是在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裡所產生的病症,引起高山症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時間裡快速上升高度,造成人體無法及時適應高海拔的環境。一般而言必須漸進式的適應,但目前台灣因地形落差大及登山型態的關係,幾乎都沒有調適行程,例如為了爭取時間而坐夜車上山,海拔快速上升加上睡眠品質不佳,就容易引發高山症。輕度高山症因類似感冒而容易被忽略,在高於海拔2,000公尺的地方出現頭痛、想吐、喘氣以及嘔吐等現象都應該優先被當作高山症的症狀,若惡化成高山肺水腫或高山腦水腫等重度的高山症,嚴重者會導致昏迷而死亡。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有協調能力喪失、步態不穩或意識狀態改變等;高海拔肺水腫的症狀有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咳嗽、虛弱無力或運動能力喪失、胸悶或胸脹感、肺部有囉音或哮鳴音、發紺等。登山者應隨時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若在同一高度休息後,症狀仍未緩解或一旦症狀惡化,應立刻降低海拔,如有高山腦水腫、高山肺水腫發生時,則應立即下山,絕對不可讓有高山症狀者單獨留下或自行下山。
 
雪霸處建議,從事登山活動應對於行程做妥善的安排,緩慢上升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度的變化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另外,避免劇烈活動、補充水分、注意保溫、不喝酒、避免服用鎮靜劑等,都可減低高山症發生的機會;若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則建議先於2,500公尺左右適應高度一晚。若要準備預防或治療高山症的藥物,需經由醫師開立,並且遵循醫師所指示的方式服用。
 
林青處長也提醒遊客,隨著時序即將進入冬季,近期高山的夜間溫度已接近零度,登山時需攜帶足夠的保暖衣物及必要裝備,此外周延的登山計畫與充份的體能訓練亦不可少,並應依規定申請入山入園許可。多一分準備及警覺,就能少一分災難可能造成的遺憾。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