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甲狀腺功能亢進除了吃藥、開刀之外的另一種治療選擇--放射碘治療

手抖、心悸、怕熱、眼突、焦慮、脖子變粗、失眠。現代人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加上遺傳與體質的因素,使許多人出現前述這些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

針對甲狀腺機能亢進,通常有三大類療法可以選擇,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手術」(甲狀腺切除)、以及「放射性碘-131治療」。

以國內而言,患者通常會先選擇「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然而,抗甲狀腺藥物有時可能治療效果較不理想,而且必須長期服用(一般約在一年半至二年之間),治癒後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會再復發。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藥後可能會發生皮膚癢、白血球過低、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此時就必須考慮進一步處理。

進一步可以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以減少甲狀腺荷爾蒙的產量。但相關風險包括手術中可能會不慎傷到控制聲帶的神經或副甲狀腺,可能因此造成聲音沙啞或低血鈣症狀(四肢麻木、抽筋)。此外,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並會在頸部留下約5-7公分的手術疤痕,因此,對於全身麻醉風險較高的年長患者,或不想在頸部留下手術疤痕的病友,手術治療可能較不適合。

日前就有一名44歲的李女士,因為手抖、心悸、脖子腫脹,至本院家醫科診所求診後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所以開始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但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後,卻出現嚴重皮疹及肝功能異常等不良作用,與患者討論後,她擔心手術會有併發症,而且不想在脖子上留下一道手術疤痕,因此被診所轉介至本院核子醫學科門診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療」。

本院核子醫學部林立凡醫師指出,「碘-131」為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會釋放出「貝他射線」(betaray),可以破壞甲狀腺細胞。因此,利用甲狀腺會攝取碘的特性,患者口服的碘-131會聚集到甲狀腺中,破壞部分組織,減少甲狀腺荷爾蒙的製造,達到治療亢進的效果。患者接受放射碘治療前,會視情況先安排「碘-131甲狀腺掃瞄繫24小時甲狀腺攝取率」以確定診斷並決定治療劑量,一般人的「24小時甲狀腺攝取率」約在10∼30%之間,而李女士之攝取率高達63%,約為常人之2到3倍,符合甲狀腺功能亢進變化。經給予口服放射碘治療後,六個月後再追蹤李女士的狀況,發現她在沒有服用任何藥物的情形下,甲狀腺賀爾蒙數值已回復正常水平,而且手抖、心悸、脖子腫脹等情形也大幅改善。

林立凡醫師表示,相對於手術治療而言,放射碘治療較為簡單方便,而且醫療費用也較低,實際上,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甲狀腺亢進患者會選擇使用放射碘治療,例如美國前總統老布希,也是利用此方法來治療其甲狀腺功能亢進。相對而言,台灣的患者則有較高比率會先選擇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或是以手術治療,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在台灣這三種治療方式皆有健保給付,患者較不需考量費用問題,而且求診也方便,另一方面可能跟國人聽到”放射”兩字,就會聯想到”癌症”、”畸形兒”有關。事實上,放射性碘在臨床上已使用超過40年,目前大規模的回遡性研究結果認為在合理的治療劑量下,放射碘應不會增加得到白血病或其他癌症之機率,對生育力及畸胎率也沒有顯著之不良影響。

通常患者只需服用一次放射碘,若效果不理想,可於半年後再追加一次治療。治療後甲狀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甲狀腺賀爾蒙數值也會逐漸回復正常水平,但林立凡醫師特別指出,治療後部分病友仍可能因甲狀腺破壞較多,會如同接受甲狀腺切除術後的患者一樣,變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必須定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補充。另外,除了懷孕中絕對不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為保護腹中胎兒),其他如明顯甲狀腺眼病變(眼凸)以及年輕患者(尤其想要懷孕女性),在接受本治療前也需要謹慎評估。因此,在放射碘治療給予以及劑量的選擇上,仍需要在治療前與醫師充分溝通。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延誤治療可能對心臟、骨骼等多處器官造成不可回復性的損傷。針對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三大類療法—「抗甲狀腺藥物」、「手術」、以及「放射碘」各有各的好處及需注意的地方。有相關困擾的民眾仍應及早就醫,與醫師充分溝通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 林立凡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