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蛀牙 可以自行修復嗎?

蛀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口腔疾病,我們平常看到的蛀牙大多呈現黑褐色的凹洞,吃冷吃熱、吃酸吃甜會敏感酸痛,吃東西塞在蛀洞裡,會引起疼痛,甚至蛀洞擴大,感染深入牙神經引起牙髓發炎,更糟糕的還會使臉部腫脹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有蛀牙最好是在它侵犯牙神經之前就治療填補,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也可以避免痛苦。在這種狀況之下,只有牙醫師才能幫你解除痛苦,解決問題。當然最好是做好預防的工作,不要讓蛀牙發生;因此作好口腔衛生,定期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蛀牙是由許多因素所造成的,它最主要包括:
1. 黏在牙齒上的「致齲細菌」。
2. 品質稍差容易蛀蝕的「牙齒」。
3. 嗜食會引起蛀牙的「甜食」。
4. 功能不彰的「唾液」(口水)。
5. 「時間」的因素。

簡單的說,蛀牙是黏在牙齒表面上的細菌,因為口腔中有含糖食物存在,細菌利用並消化這些糖份,經新陳代謝後產生「酸」;這些酸黏在於牙齒的表面,經過一些時間,就會使牙齒琺瑯質發生「脫鈣」的現象。「脫鈣」的琺瑯質表層仍然完整,但「表層之下鈣質流失」,因為光線折射的關係,看起來呈現白色斑點,稱為「白斑」。若不及時處理的話,表面完整的白斑就會惡化而變成蛀洞。


倘若不去理會,等白斑的表層崩塌,初期的蛀牙就來不及自行修復了。
因此白斑是預防蛀牙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你的作為可以決定初期蛀牙要「復原」或是「惡化」。

大家都知道「牙齒」、「細菌」、「甜食」等因素與蛀牙的發生有關,但經常忽略「口水」這個因素。其實口水在口腔中偏佈且覆蓋於牙齒表面及口腔黏膜上,它對牙齒與口腔黏膜的健康扮演很重要的保護角色,但是每個人的口水所具有的「保護能力」不盡相同;容易蛀牙與不容易蛀牙的人,他們的口水的酸鹼值與對酸的中和能力稍有不同。口水中也含有消化的酵素以及很多穩定口內細菌生態平衡的因子。

另外,口水中含有過飽合的「鈣」與「磷」離子,在適當的環境下,例如口腔衛生良好,致齲細菌減少,又少有糖份,牙齒的環境就會偏向鹼性。這時口水中所含的鈣、磷離子就會進入脫鈣的白斑,有利於牙齒的「再鈣化」,這也就是初期蛀牙自行修復的現象;而「氟素」可以催化並加速這種「再鈣化」過程的速率。氟素除了可以強化琺瑯質外,其實促進琺瑯質輕微脫鈣的「白斑」的「再鈣化」,才是氟素預防蛀牙的機制的主流概念。因此以外來的方式(例如使用牙膏等)給口水補充一些鈣、磷離子與氟素促進白斑鈣磷離子的補充,比單純的氟素對於預防蛀牙更有助益,這也是牙膏發展的新趨向。


本文作者:郭敏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