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前列腺(攝護腺)癌預防與治療

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膀胱與尿道交接處。其形狀像一個栗子,是泌尿器官之一,亦是男性生殖器官之一。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每年新增加的攝護腺癌症的患者超過千人,且半數病患在診斷時已屬晚期。2002年初次被診斷為攝護腺癌者有2189人。發生率排名在男性第6位,死亡人數為750人。佔男性癌症十大死亡疾病的第7位。此疾病多發生於50歲後。近年來,由於醫學的進步,目前已可找出非常早期的癌症,甚至是癌症前期之病變。經由早期的診斷及各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攝護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高達70%左右。

發病原因:
發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就目前所得知的資訊,可能與
1.遺傳因素:攝護腺癌有遺傳傾向。如血親曾有攝護腺癌的病史則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就會較高。
2.男性賀爾蒙因素:早期的攝護腺癌及癌前期對男性賀爾蒙是有依賴性。最近發現,目前已使用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5a-reductase阻斷劑finasteride及dutasteride均可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至於長期使用男性激素是否會引發攝護腺癌則仍未有定論
3.飲食習慣:因攝食過多的飽和脂肪-動物性脂肪、紅肉,均可讓攝護腺癌之發生率增加。反之,如多攝取低脂肪、植物性食物及魚類,則可降低發病率。
4.年齡因素:發生率與年齡有密切關係。年齡越大,則發病率越高。根據研究,40歲得病率為1/10000。而60~79歲則會高達1/8。

症狀:
早期病患常無任何症狀。後來有局部侵犯或遠端轉移,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類似攝護腺肥大的情況。如:夜尿、頻尿、尿柱變細、尿流變少、排尿遲緩、急性尿滯留、血尿等。如轉移到骨頭,則會出現骨頭疼痛。如轉移到脊椎,則可能會出現麻痺,大小便失禁。

臨床診斷: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癒攝護腺癌的重要關鍵,近年來,由於攝護腺特定抗原(PSA)血清檢驗法問世,再配合常規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檢查(TURS)、核磁共振攝影(MRI)、電腦斷層攝影(CTScan)等,大幅增加攝護腺癌之發現率。

進一步的診斷方式:
初步疑似患有攝護腺癌的病患,則需施行切片檢查,已確定診斷。
切片是以一細針或會陰部至攝護腺中發生病變的部分,取出一些組織樣本,作病理檢查。這不但能將腫瘤判定為良性或惡性,且可將癌症部分的惡性度分級,以利醫師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如病理切片確定為癌症後,則應再追加骨骼掃描檢查及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已確立癌症是否已有轉移。

鑑別診斷:
PSA的升高者,並不一定是攝護腺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造成。如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攝護腺梗塞等。要確定診斷,須做切片檢查。有時可能須多次切片,診斷才能確定。

癌症分期:
癌症前期(PIN):仍未發展為癌症,但組織已有變化
一期:沒有擴散的癌症,肛門指診時,也摸不到腫瘤,病理檢查發現,攝護腺組織間有癌細胞存在
二期:也是指沒有擴散的癌症,但肛門指診已可摸到腫瘤。
三期:攝護腺癌已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
四期:癌細胞已侵犯到骨盆腔內的淋巴結、骨骼、或其他器官等。

治療的方法:

1.等待觀察:局限性的癌症,且癌細胞分別尚好,生命預期餘命不超過10年者,可考慮暫不積極治療,只作等待觀察(Watchfulwaiting)即可。

2.手術治療:第一及第二期的局限性患者,生命預期餘命超過十年,一般健康狀況良好,可選擇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因為外科手術還是大部分專家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手術的合併症則可能包括:續發性出血、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傷口感染等。

3.放射治療:局限性患者,如生命預期不超過10年,或因懼怕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後可能產生後遺症的病人,可考慮採用放射治療方式。目前因設備的進步,如強度調控放射技術,螺旋刀放射技術的引進,使治療的效果與外科手術接近,且副作用降低。放射治療後的併發症,則包括: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腹瀉、直腸出血、尿道狹窄、或膀胱頸收縮、血尿、性功能障礙等。

4.賀爾蒙治療:晚期攝護腺癌細胞已轉移至攝護腺外的器官,如骨骼等。在此種情況下,可採用抗男性賀爾蒙的藥物,以抑制男性賀賀爾蒙的產生,使攝護腺萎縮,減緩病情惡化的速度。方法包括:睪丸切除,抗雄性荷爾蒙製劑、或女性荷爾蒙等。使用此類藥物的併發症,則包括:男性第二性徵消失、乳房脹痛、肝功能異常等。

5.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對攝護腺癌的療效不佳,一般只用做最後的方法。

預防方法:
很多研究結果,已漸漸證實,攝護腺癌與食物有關。攝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紅肉,可使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增加。相反的,多食用蔬菜,水果,豆類,番茄,魚類,維他命A、D、E,茄紅素等,均可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此外,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目前用於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5a-reductase阻斷劑,亦有預防攝護腺癌之功能。
本文作者:亞東紀念醫院泌尿外科 陳沛輝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