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家中的老頑童」-失智症

在現今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中,相信各位讀者在家中或是生活中,也會有與年長者相處的經驗,甚至很多人本身也已是高齡長者,現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達,很多過去致命的疾病已經得到控制,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所有的器官卻逐漸衰退。

在來院門診和住院患者中時常看見,家屬跟年長的病患有小摩擦,造成彼此間心理上些許不偷快。而台灣很多失智症的老人家幾乎都很少有獲得積極的照護或是治療,在人生最後的里程留下很多遺憾。家屬常見的描述是覺得病患不可理喻、顛三倒四、情緒躁動、忘東忘西或甚至是胡言亂語等負面的情緒話,其實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因此若能夠換個方向,體諒失智症患者,或許彼此的相處能夠更融洽。

生活中失智症表現很多元,下面有一些常見的表現:
(1)記憶力減退:常見是會忘記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嚴重可能會
連做過的事情都忘記,也會一直重複問相同的問題。最終病患可能會連身邊的人和自己都給忘記。
(2)容易有錯覺:病患偶爾會把不同的場景給搞混,甚至把人給搞錯,也可能會把虛擬的影像當成真的或是類似杯弓蛇影。
(3)衝動的情緒:這是讓家屬或是照護者會容易崩潰的症狀,當病患無法正確表達想法或是有不滿的時候,則會很容易生氣或是衝動,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4)個性轉變:這也常會讓家屬無法接受,感覺病患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熟悉如前,對病患越親近的家屬越容易有挫折感。
(5)空間感異常:病患一開始可能在不熟的地方會迷路,後期會連熟悉的地方都會感到陌生,也會造成病患的社交功能受損。
(6)語言功能退化:特別某些類型的失智症病患很容易見到,看到東西卻叫不出名字,或是語句表達困難,最後可能只能用單字來表達。
(7)幻覺及妄想:這些症狀常會造成很嚴重的家庭衝突,但是如果能了解這是疾病的表現,給予更多的包容,相信家屬能付出更多關愛給病患。
(8)睡眠異常:家屬或照護者常會因為困擾而將病患帶門診要求開立安眠藥物,可是也很常因此服用過量鎮靜劑而被送到急診。
(9)生活功能障礙:初期不會影響到生活自理,但中後期之後,很多都需要有專人協助,像是大表便失禁、進食困難甚至無法行動及臥床等,也是家庭照顧人力安排的一大難題。

簡單說,失智症的結果是病患把從小學習的眾多事物都給遺忘,有如返老還童一樣。人們對於小孩都有包容和關愛的心,覺得童言童語不會去計較,其實失智症的患者也是,換一種心情去跟他們相處,這樣彼此能夠更融洽。但是有時是家屬對失智症患者症狀的不了解,而造成了錯誤的期待、不諒解甚至是無法放手,而導致很多遺憾的狀況。

因此,若是家人有出現類似上面的相關症狀,希望能趕快帶到神經內科醫師的門診評估和安排檢查,必要時安排適當的社會資源的協助,讓病患能夠安心並且過的有尊嚴的照護,家屬能夠理解和放心,才能讓人生來的精彩,走得漂亮。
本文作者:李佳龍�員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