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形塑正向思維與關係∼淺談NLP

NLP是什麼?
NLP(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名為神經語言程式學、或身心語言程式學。由兩位創始人,理察·班德勒(RichardBandler)研究人類行為,遍讀心理學叢書。及約翰,葛瑞德(JohnGrinder)任教於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家創立。其中的含意為:N-neuro(神經:透過感官接收外界訊息,經由大腦神經系統進行資訊的轉換與處理)、L-linguistic(語言: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系統進行訊息的交換與溝通)、P-programming(程式化:透過特定的程序進行學習,將技能轉化成為個人化的能力),是一套以心理學、神經學、語言學與人類感知,安排組織以使之成為系統化模式,並建立主觀現實的人類行為的原理、信念和技術。

NLP的「基本假設」�「假設前提」
1.身與心是同系統下的子系統。
2.所有的經驗都是儲存在大腦和神經中的訊息。
3.在腦中對於事實的解釋不是正面就是負面,所以與其改變自己體驗到的事實,不如改變自己的解釋會更有效率。
4.主觀經驗是由影像、聲音、感覺、氣味與滋味所組成。
5.地圖不等於實際的疆域(經驗都是對的,只是不完整)。
6.人並非對事實發生反應,而是感知現實,然後對自己描繪的地圖做出反應。
7.人不論何時都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8.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因此要肯定過去或是現在的自己。
9.最有彈性的人,也擁有最多選擇機會、較能主導情境。
10.當呼應別人心目中的世界模型時,對方就容易溝通。
11.尊重他人的世界觀(地圖)是溝通的基本條件,這樣的彈性能讓對方更有發揮空間。
12.溝通的意義在引發我們要的反應。
13.對方的反應是我們溝通的結果,重點不在於對方說了什麼,而是他接收到的是什麼?以及引起他什麼樣的反應?
14.所有行為都代表一種溝通方式(不回應也是一種方式)。
15.無失敗的溝通,只有回饋。
16.有用比真實來得重要。
17.每項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

NLP的從屬等級與應用
從屬等級目前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領域,包括教育訓練、人際溝通、親密關係、企業行銷、寫作、企劃與心理諮商等。雖然領域各異,但應用的原理皆相同,都是透過辨識與掌握人們從屬等級不同層次的變化,進而成功地改變自己或他人,最後達成特定的目的。把我們每天運作的事物區分為六個層級,這些層級彼此有著從屬關係,每一個層級的作用,綜合、組織和指導著下面層級的互動。改變上階層的事物,也必然向下輻射延伸,改變了下面的層級,反之則非必然。這六個層級由下到上分別為:

第一層為環境(何時與何地?)第二層為行為�情緒(做什麼?)
第三層為能力(如何做?)第四層為價值�信念(為什麼?)
第五層為自我認同(誰?)第六層為靈性(還有誰?)

以罵人和稱讚人來舉例,例如小孩不小心打破杯子(屬於行為層次),心急的父母可能會罵:「你是豬啊!連杯子都拿不穩,以後肯定沒出息」(屬於自我認同層次)。打破杯子是「行為」層次,卻被提升到「自我認同」層次挨罵,因此容易讓孩子受傷也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正確的罵法是針對「行為」層次,例如:「你太不小心了」。
相反的,稱讚人就可以跨級,例如你的下屬把這次的業務報告做的很好(行為),你可以跳到自我認同層次誇他:「你真是一位認真的好員工」。這聽起來是不是比只是稱讚:「你這次報告做的很好」(行為)更順耳?所以,罵人要儘量在同一層次;稱讚人可以跳到更高的層次。

另以工作來說:我們時常會因為不滿意薪水、職稱或是目前所做的工作(環境),所以會有所行動,而出現(行為)上的改變。但若我們要追求更高的(信念與價值),卻沒有花功夫在(能力)上,那麼我們只能空想也得不到更高的價值。
因此,從屬等級是一可以貫通人類行為、情緒、做法、信念價值觀、身份認同甚至宗教精神層次,而達到人與自己、他人及環境間整體平衡的方法。

如果你願意的話,不妨開始試試看!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社區健康促進中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