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夏日炎炎,中暑該如何是好?

入夏以來,花蓮地區正中午時分氣溫都逼近35 °C,正值旅遊旺季,遊客也多從事山區及海邊,溪畔的戶外活動,遮蔽物少之又少,此時多注意身體的小警訊,也可以加強出為旅遊的安全性。中暑簡而言之,是身體散熱機制失調,不能適時藉流汗的方式調節體溫,而過高的體溫會造成身體細胞組織的熱傷害,嚴重時會意識不清,甚至無可挽回,造成死亡。

初期常見的症狀有:流汗減少、心跳加速、頭暈、噁心、口渴、尿少、抽筋、體溫上升等。如果有身處於高溫悶熱的環境,發生這些警訊,請趕快到有遮蔽物的陰涼通風區域躺平,腳墊高,解開衣物,補充水分,使用冷水與冷毛巾放在腋下,軀幹等位置降低中樞體溫,或使用噴霧式灑水降溫,症狀在15-20分鐘內沒改善則應準備就醫。切忌請勿直接跳入水內,以免有休克的可能性產生。此外肥胖、劇烈活動者、身體不適者、甲亢病史者、睡眠不足者、年長者、使用精神科藥物者,都是容易中暑的族群,請格外小心。

再來,如果是在高溫下進行的劇烈活動,可能演變成的熱衰竭,演變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急性腎衰竭。而比較後期的症狀則為意識不清,抽搐等。此時,進一步的醫療是必要的。治療的主軸是支持性治療給與輸液、監測生命徵象、避免併發症的急劇惡化、治療併發症。體內散熱方法則需要醫療專業人士的審慎評估與施行,在此只能約略舉例,主要有冰水洗胃,腹膜灌洗,體外循環等入侵性的醫療。

中暑是全身性的熱傷害,所產生的併發症影響全身器官,腦水腫,肝腎功能損傷,心律不整,心衰竭,凝血功能異常。在症狀一開始發生時,旁人或自身能適時反應到中暑的可能性,當下立即處理的話,可以減少中暑演變成熱衰竭,熱休克等嚴重的情形發生。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內科 陳遊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