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腸癌發生率攀升,定期篩檢要趁早

根據報載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年紀僅31歲,平日重視養生,卻突然因血便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為直腸癌。國民健康署表示,隨著高齡化、不健康飲食、遺傳等因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愈來愈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大腸直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解血便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根據國民健康署100年衛生統計資料分析,30至34歲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7.7人,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倍增,50歲以上高達每10萬人有74.1人發生大腸癌。每年發生人數達1萬4千人,死亡人數超過5千人。


by Ohmega1982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大腸癌發生率雖高,但若能及早發現處理、治療,存活率都可達8成以上。糞便潛血檢查(FOBT)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研究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目前國內針對好發高危險群50至75歲民眾,提供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此外,當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因為大腸剛開始癌變時只是小小顆的瘜肉,這些小瘜肉幾乎都可以經由大腸鏡檢查時一併切除,幾乎不需要住院。但若置之不理,讓腫瘤越來越大轉為晚期癌,治療就越複雜預後也不佳。

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關鍵;將軍區衛生所邀請佳里奇美醫院大腸直腸科陳漢坤主任至社區開講時,也呼籲民眾要打破「有症狀再檢查」的舊思維,尤其是好發的50至75歲的群眾及具有遺傳家族史的民眾,雖然目前沒有症狀,仍要及早健康檢查接受醫師的建議早期篩檢。除定期接受篩檢,更最重要的是民眾要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多運動、不菸酒檳榔、少吃肉、天天攝取五蔬果等,才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