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乾癬秋冬易惡化,醫籲:也需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

全台乾癬患者約11萬人,為數不少,不過一般人甚至乾癬患者本身,對這個疾病仍存有迷思與誤解,不少人就把乾癬當成一般皮膚病。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醫師表示,乾癬不是單純皮膚病,而是慢性、反覆發作的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且症狀是「內外夾擊」,除了外顯的皮膚症狀,部分患者也合併關節炎,且因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比一般人易出現代謝症候群(如三高及肥胖),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時序進入秋冬,進入乾癬易復發的季節,近來溫差大,患者若末梢循環不良,更會連帶提高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呼籲乾癬患者要特別注意。妥善疾病控制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及台灣乾癬協會特於10月29日「世界乾癬日」提出「迎向希望 採取行動 做出改變」,期望透過宣導,讓乾癬照護「內外」兼顧,不侷限皮膚症狀,而能預防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

除了皮膚問題,關節不可逆傷害及心血管病變也需注意!

臺大醫院皮膚部蔡呈芳醫師表示,國際乾癬聯盟(IFPA)於今年7月發表一份大規模、涵蓋120國之4600位乾癬病患調查。調查顯示,乾癬是一種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其相關併發症涵蓋乾癬性關節炎、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餘命。且當疾病控制不良,造成的心理衝擊更會引起憂鬱症。因此,患者及醫界需要對疾病本身有更多的關注及瞭解,有助於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使乾癬成為一個長期控制及照護的疾病 。

蔡呈芳醫師說,乾癬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與先天遺傳體質有關,受到後天內外環境刺激下,誘發免疫反應,引起皮膚過度增生、迅速脫皮及發炎。而感染、外傷、健康食品(食補)、賀爾蒙、藥物、天氣變化或日曬、抽菸喝酒、情緒波動及壓力,都可能誘發乾癬 。

蔡呈芳醫師也提出本土的數據支持,乾癬患者除了皮膚症狀,也面臨各類併發症。根據他所參與的國內數篇大規模的健保資料庫對分析,乾癬患者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2%;糖尿病風險高出64%,高血脂症的風險高出61%,脂肪肝的風險高出127%,具致命風險的心肌梗塞的罹病風險,更比一般人高出110% 。且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增加,更大幅提升心血管病變發生風險。

乾癬患者真的很辛苦,在健保資料庫分析亦發現,患者憂鬱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0%,睡眠障礙風險也高出289%。

由於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蔡呈芳醫師指出,患者要避免過重與肥胖,因為肥胖不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是誘發乾癬的風險因子之一 。他就曾遇到一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過高的嚴重型乾癬患者,當時病情並未控制得宜,直到患者減重20公斤後,再搭配生物製劑治療,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發言人、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表示,研究已證實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且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族群的嚴重型乾癬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3倍。

黃毓惠說,近來門診有一位36歲男性工程師,本身患有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工程師,突然感覺胸痛、無法呼吸,緊急送醫後才發現是心肌梗塞。經問診與詳細檢查發現,這位病患年紀雖輕,看來並無其他心血管風險因子,但因為本身有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體內有長期的慢性發炎,加上有高血脂的問題,進而發生心肌梗塞,差點危及生命。所幸即時就醫,才穩定控制病情。黃毓惠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乾癬患者合併的共病症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導致多數患者常輕忽病情。

44歲的乾癬患者溫先生現身說法,本身合併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的他說,平時面對乾癬的外在皮膚折磨,如同「剝皮地獄」,常無暇思考到心血管等其他內在疾病風險,「當乾癬控制的好,宛如回到人間,控制不好就如同進入『剝皮地獄』。回想起症狀爆發時,常因半夜搔癢抓破患部導致傷口破皮,早上起來發現床上就像『命案現場』一樣血跡斑斑。特別是在洗澡時,有如千刀萬剮的痛苦,沖水時痛一次、抹沐浴乳後痛一次,沖洗擦乾後又再一次,您能想像每天經歷這種折磨,簡直生不如死,比起塵暴患者有過之而不及,實在無暇顧及還有心血管疾病纏身…」

溫先生坦言,多數時間處理外在的皮膚症狀,與乾癬性關節炎帶來的關節破壞,社交、就業及日常生活都大受影響,而忽略無聲無息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此,黃毓惠醫師認為乾癬患者在觀念上需要被導正,「忽視共病而不治療,會引發後續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長期會影響腎功能,最終可能會淪落至天天『洗腰子』的慘況,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黃毓惠醫師說,因為乾癬是慢性發炎疾病,應妥善控制。國外多篇研究已陸續觀察到,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藥物治療乾癬的病患,不但可妥善控制乾癬本身,也可同時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的風險。

時序進入秋冬,氣溫變化大,乾癬復發機會增加,也連帶使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醫師提醒,除了要控制體重,定期篩檢(量體重/量血壓/量腰圍/測血糖/測血脂),務必落實運動,少壓力、拒絕菸酒,更要避免高糖、高油、高鹽飲食;另外,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患本身即免疫過盛,建議避免大嗑羊肉爐、燒酒雞及薑母鴨等補品,才不會成了食補「癢」身,使症狀發作或惡化。

生物製劑延長兩年助患者脫離「癬」境

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乾癬是終生面臨的自體免疫疾病,但乾癬不會傳染,疾病控制牽動著病人生活品質與就業、工作。自生物製劑問世後,為患者帶來正向改變,唯過去健保僅給付六個月,讓受惠患者憂喜參半。喜的是終於控制疾病,憂的是在治療第五個月即開始擔心治療即將要中斷。好不容易妥善控制,用了半年卻停藥,飽受身心靈煎熬,易致使病情加劇。

在醫學會與台灣乾癬協會等各方努力下,健保署從善如流,於今(2015)年四月起放寬乾癬患者的生物製劑用藥年限,從原本治療半年即需停藥,修改為可持續給付二年。柯怡謀理事長說,此舉對於正遭受乾癬折磨的病友相當重要,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今年台灣乾癬協會更特別製作出台灣及華人社會第一首唱出乾癬病友心聲的流行歌曲—「愛如陽光」,冀望以同理心延伸出愛的萬有引力。柯理事長並呼籲以病人為照護中心的觀念已是世界潮流,「病友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病友需有自覺共同團結一致,爭取權益,共抗乾癬。

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症狀能否持續有效控制,攸關患者心理健康及工作、求學。黃毓惠醫師也分享,門診一位患者自4歲即確診乾癬,因症狀反覆嚴重影響學業。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麵攤工作,因皮膚常發紅脫屑,迫使工作中斷;後來轉行進入木工工程,又因為關節經常腫痛,也無法一展長才。所幸透過生物製劑治療,完全逆轉生命,不僅穩定控制病情,也如願以償找到工作。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乾癬日」,柯怡謀呼應國際聯盟之願景,並代表乾癬患者說出心願:一、持續宣導衛教觀念:提升乾癬患者正確治療觀念及瞭解共病之重要性;二、公共衛生政策推廣:使乾癬盡快納入殘障手冊及重大傷病卡範圍,藉此讓更多嚴重的患者因社會支持系統的介入,不致落入因貧而放棄治療,影響就學、就業,陷入生活窘境的惡性循環;三、透過世界乾癬日宣導,期望社會大眾破除迷思,瞭解乾癬不會傳染,同時也鼓勵乾癬患者勇敢走入人群。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