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談大腸癌防治

大腸直腸癌(或簡稱為大腸癌)是發生於大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細胞不正常快速增生),根據國內衛生統計資料來看,大腸癌是近幾年來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大約有一萬多人罹患大腸癌,其中約有五千人因為大腸癌死亡,而且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雖說如此,根據統計,大腸癌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通常惡性腫瘤是由大腸或直腸瘜肉(生長於腸壁上的小肉塊)增生轉變(癌化)而來,因此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大腸或直腸瘜肉而先于切除,明顯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發生大腸直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呢?根據統計超過90%的大腸癌患者年齡皆超過50歲,因此年齡愈大,相對上得到大腸癌的機會也愈高。其次,如患有一些大腸疾病,例如:發炎性腸疾病亦或潰瘍性大腸炎等,皆會增加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另外,一些家族遺傳疾病,例如:家族瘜肉症和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直腸癌,也有很高的風險。再者,不良的生活型態也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例如:缺乏規則運動、少量蔬菜水果食用、低纖維高脂肪飲食以及抽菸和喝酒。

大腸直腸瘜肉或大腸癌的症狀,一般來說,特別是初期不會有甚麼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定期接受篩檢如此重要。可能有的症狀包括:糞便裡或糞便上有血,長期胃痛或腸絞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以及大便習慣改變等,例如:便秘、腹瀉或大便粗細改變。

那我們該如何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呢?一般來說,大腸癌發生之前,由於大腸直腸瘜肉可能會沒有症狀存在一段時間,甚至有數年之久,因此,定期做大腸癌篩檢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了。此外,如前面所說,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亦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

篩檢方法包括:糞便潛血檢驗(FOBT, fecal occult blood test),乙狀結腸鏡檢查 (Sigmoidoscopy)及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根據研究指出,每一至兩年接受糞便潛血檢驗可降低18%至33%大腸癌的死亡率,因此政府目前補助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的部分包含直腸以及部分大腸。而大腸鏡檢查則包含直腸以及全部的大腸,且大腸鏡檢查同時兼具有診斷以及治療的功能,對於個人或家族有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則建議直接接受大腸鏡的檢查。

近年來,本院積極從事癌症的篩檢(包括: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和大腸直腸癌),2014年針對大腸直腸癌篩檢約一萬兩千人,其中約有一成的民眾呈現糞便潛血檢驗陽性,卻只有六成五不到七成的民眾接受進一步大腸鏡檢查,有三成到三成五民眾因而喪失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對於糞便潛血檢驗陽性的民眾,很重要的是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與治療。臨床上,有許多民眾懼怕大腸鏡的檢查,擔心檢查不適、檢查併發症亦或是其他原因,因而拒絕進一步檢查。整體而言,除了高風險病人之外,大腸鏡檢查相對上安全,若是擔心檢查不舒服,則可選擇無痛大腸鏡檢查(麻醉)。聰明的你,如有問題,請與醫師討論,亦請不要錯失了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機會。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 石明雄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